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吃”对我们来说意义是如此重大。但我国消化疾病肿瘤的患病率却相对很高,其中尤以食道癌最为典型。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食道癌在我国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死亡原因中,排第4位,其发病和死亡病例约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这是为什么呢?

食道癌是一种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的肿瘤,除了与遗传基因有关,近90%的食道癌患者有着类似的不良饮食习惯。

吃法不对易得食道癌

1、趁热吃喝

中国人讲究食物要趁热吃,尤其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居民爱喝功夫茶、吃热滚粥。食道黏膜正常耐受温度在40℃~50℃,超过这一范围就容易造成破损、溃烂等机械损伤。

虽然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复功能,损伤后会自行恢复,但长期反复刺激会导致黏膜慢性损伤,可能诱发癌变。

2、喜食腌制、熏制、烧烤食品

腌制食物会使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明显增高,尤其是加盐量少或气温高于20℃时,会使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亚硝酸盐含量越高,致癌性越大。食道癌的高发地区如粤东、闽南居民就很爱吃酱菜、鱼虾酱等腌制食物。

此外,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等亚硝酸盐含量也高。

3、过量吃辣

尽管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吃辣椒会诱发食道癌,但仍有研究表明,过量吃辣椒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经常吃辣椒会让食道癌患病风险增加1-2倍。

过于辛辣的食物容易损伤食道上皮,引起上皮细胞变性,造成黏膜炎症,影响细胞核酸代谢,增加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可能促使食道发生癌变。如爱吃辣椒的川北,也是我国食道癌高发地区之一。

4、吃饭太快

吃饭太快会使食物不能进行充分咀嚼,颗粒粗糙的饭菜容易损伤食道黏膜上皮,引发急性炎症。久而久之,急性炎症有可能形成慢性炎症,从而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出现这些信号要当心

早期食道癌90%术后效果良好,建议有上述不良饮食习惯和有食道癌家族史的人,要格外留意以下几个信号:

第一,出现哽噎感。吃第一口东西时常感到被噎住,可自行消失,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这是食道癌初期症状中最常见的一种。

第二,咽喉部有异物感。吞咽食物感到不适,或总感觉食道内有异物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第三,胸部不适。如胸骨后胀闷或轻微疼痛,间歇性或在劳累后及快速进食后加重。

第四,食道下段出现癌变的话,可能会引起打嗝、消化不良等胃病的症状。

第五,进食后食物停滞感。吃东西时,明明吞下了却总觉得没有吞下去。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预防食管癌,要管住嘴

首先,要多吃新鲜的食物,尽量远离腌制、熏制和烧烤食品,少吃太辣的食物。麻辣烫、火锅等往往又烫又辣,不建议常吃。其次,少食用太热的食物和饮料,汤、茶不妨等凉一些再喝。再次,吃饭时细嚼慢咽,吃一顿饭以20-30分钟为宜。最后,食物不要久存,不能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此外,适当多吃一些全谷物和蔬菜,有助于预防食道癌。研究表明,摄入全谷物多的人患食道癌的风险比全谷物吃的少的人要降低45%;西蓝花、卷心菜和胡萝卜等蔬菜中含有一些有益物质,能降低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

最后教大家一个自测食管癌小方法,有时间的话不妨试一试:

首先准备一个馒头,将馒头干嚼之后进行吞咽,如果咽不下去,需要及时喝水,才能将馒头冲下去,或者在咽的时候觉得噎得慌,胸部周围出现刺痛感,那就需要注意了,建议去做一次胃镜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