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5000年漫長的歷史當中,封建王朝的統治佔了大多數時間,在古代,最位高權重的位置,應該就是萬人之上的皇位了,而爲了這個位置,歷史上曾經有無數個皇子勾心鬥角,正的頭破血流,在那種惡性競爭之下,發生了很多手足相殘,兄弟相爭的事情,也讓帝王家的親情,變得十分淡泊了,自古以來,只要是出生在皇家的皇子,沒有哪一個人是不喜歡那個位置的,可偏偏在唐朝有這樣一個例外,他把皇位讓給了自弟弟,也許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認爲他要麼是太傻了,要麼是看破紅塵想當和尚了,要麼是被人逼迫的,可實際上他真的是自願的,到底這其中有什麼樣的隱情,這個人又是怎麼想的呢?

首先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李憲,在宋神宗時期,他一直在西北活動,後來天下終於平定,李旦爲了保證朝廷穩定,必須立一個太子,按照當時的制度,應該是立長不立賢,所以李憲作爲長子,就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了,可他卻拒絕了,他認爲這個皇位,李旦應該傳給他弟弟,也就是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因爲他謀略出衆,李憲覺得自己這個叔叔的能力要比自己強多了。

李隆基做了太子,不久之後就滅了太平公主,從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定,唐朝的盛世從此拉開帷幕,李隆基做出的貢獻實在是偉大。當了皇帝的李隆基,也並沒有像以前其他皇帝一樣殘害手足,殺那些有可能威脅自己位置的人,他反而對於這個侄子特別好,可以算是格外恩寵了,即使李憲整天飲酒作樂,他也從來沒有指責過一句。並且因爲感動於這個讓出來的皇位,李隆基在位期間,兢兢業業,如果沒有後來的安史之亂,他一定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