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喜歡看歷史劇的朋友都會發現一個問題,在行軍打仗的時候,有很多的旗被士兵扛着,而且這些旗子上面也不是什麼國旗軍旗之類的,而是一些寫着將軍姓氏的旗子,這就是是爲什麼呢?爲啥要扛着這些旗子,這些旗子都特別高,扛着一定很累呀?也影響行軍的速度,那爲何還要扛着呢?

古代的通訊工具可不像現代這麼方便,古代可沒有任何無線電通訊設備,而旗子就是最好的傳遞命令的工具。首先旗子很高,士兵們都可以看到,當時打仗的時候,士兵通過旗子的方向發起進攻或者撤退。有很多小夥伴會有疑問,當時不是有擊鼓進軍和鳴金收兵的號令嗎?

但是我們忘了,大型戰爭都是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戰場環境是十分嘈雜的,根本聽不到任何鼓聲和金鑼的聲音,再加上旗子上面有將軍的姓氏,每個士兵都是被自己的將軍率領,不至於在戰場上跟錯部隊。一般將軍都是在旗子下面,通過旗子的移動確定軍隊的移動方向。

旗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軍隊的標誌,而這些旗子下面站着的都是士兵,如果沒有旗子,司馬懿怎麼會上諸葛亮的當?當時韓信在背水一戰的時候,趁着空隙在敵軍軍營上面插滿韓信的軍旗,敵軍在打仗的時候看到自己家全部插上了韓信的軍旗,以爲趙王和將領全部都被抓了,當時就軍心大亂,瞬間土崩瓦解,作鳥獸散。

這個旗子還有一個最大的用處就是振奮士氣,當年寇準力爭讓宋真宗登上檀州城樓督戰,當時將士們看到皇帝的旗子,皆呼萬歲,士氣百倍。當時士兵看到皇帝就在他們身後,和他們同生共死,哪個人不是一心想要殺敵立功?各位小夥伴們,現在你們知道爲什麼在行軍打仗的時候,有那麼多旗子了嗎?如果你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古代行軍打仗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會在下一篇文章給大家解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