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孟巖

【作者按】本文是巴比特與通證思維實驗室聯合推出的《DeFi 入門:14天學習計劃》最後一講的錄音逐字稿,發表時有所編輯。僅供各位參考,並歡迎批評指正。

歡迎大家學習由巴比特和通證思維實驗室聯合推出的《DeFi 入門:14天學習計劃》。

感謝大家一路相伴,今天我們終於來到收官之作,第十四講,DeFi 的未來。

我是本節課的講師,孟巖。

在過去的兩週裏,我們大家一起從原理、金融意義、基本操作、資產分析、流動性挖礦、通證經濟等多個角度學習了 DeFi,我相信如果各位認真學習,積極動手實踐,應該已經跨入的 DeFi 的大門。正好剛剛傳來消息,DeFi 當中的龍頭項目 Uniswap 也宣佈發行治理通證 UNI,並將於 9 月 18 日開啓流動性挖礦,各大交易所紛紛第一時間上線 UNI 交易,整個行業又將掀起一波新的浪潮,希望各位同學也能有所收穫。

我們三位講師爲製作這套課程也是殫精竭慮,希望能夠給各位呈現當前市場上最好的一門 DeFi 入門課程。最後交付的課程,其實內容的全面性、深入程度以及豐富度,遠遠超過我們當初的設計。原來我們計劃 14 課,每節課 15 分鐘,一共三個半小時內容。實際上最後我們製作了長達七個多小時的教學內容。這一方面是行業迅速變化帶來的必然後果,另一方面也是教學相長,我們在備課和與各位同學交流過程中,也是收穫豐厚。

今天是最後一講,我們共同展望 DeFi 的未來。

瞭解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是 2015 年進入區塊鏈行業的,一晃眼也已經五年了。我記得前幾年我介紹自己區塊鏈履歷的時候,經常還加一句,說我進入這個行業時間不長,跟那些 10 年開始挖比特幣、13 年開始幹交易所的前輩相比,資格尚淺,現在不知不覺也入行五年,而且經歷了很多事情,在行業裏也開始有點資歷了。

這個行業,很多人說是一年當十年過,確實變化太快了,真的是光速。這幾年間我看到行業內的很多人物,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有的一舉成名,有的功虧一簣,有的大紅大紫之後是沒落和寂寥,但更多的人是忙忙碌碌、熱熱鬧鬧而一無所成。

這樣的人有什麼特點呢?據我觀察,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追逐熱點,追漲殺跌,頻繁切換賽道。平時從不注意研究行業,不思考趨勢和未來,看到什麼熱了,就忙不迭的追過去,結果等他進去,往往已經晚了,只好山寨、仿盤,陷入鏖戰的泥潭。然後又沒有耐心,還沒形成積累,又去追逐下一個熱點。這樣的人,無論是在交易中,還是在創業中,都很難成功。

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在區塊鏈行業中,如果只說一個最重要的成功因素,這個因素是什麼?我總結來總結去,就是一點:先人一步,有所堅持。要看對趨勢,提前佈局,有所作爲,有所積累,站在那裏等風來。

我們這個行業是一波一波的,每一波主題不同,但是並非沒有規律。2010 年挖礦,2013 年交易所,2016 至 2017 年公鏈、ICO,2020 年的 DeFi。巨浪奔湧而來的時候,你只要在那裏,很快就會被託着飛起來。

但請注意,你必須提前站在那裏,必須有所積累。浪已經拍過來了,你再換衣服衝過去擺 pose,基本沒戲。

2017 年交易所大熱的時候,火幣、OK 都已經幹了三四年,熬過了幾次危機。後面很多人看到交易所賺錢,再去做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今天看來 ICO 當然是有很多問題,但是其中也誕生了一些了不起的項目,以太坊、Filecoin、波卡、COSMOS。這些項目,其實在真正問世之前,團隊核心人物都在行業之中積累了幾年。就算是有爭議的波場,孫宇晨也是在瑞波積累了幾年纔有後面的發展。到了今年的 DeFi,其實幾乎每一個真正成功的 DeFi 項目,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不是你隨隨便便投個機發個智能合約就可以的。短期之內或許魚龍混雜,分不清楚,時間稍長,市場會很快把真正優秀的項目挑出來,並且給他獎賞。

所以在區塊鏈行業,我認爲把握未來趨勢、先人一步、有所堅持、有所積累,是最爲重要的。

因此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展望一下 DeFi 的未來。當然,預測未來是個很不靠譜的事,我不一定是對的,但希望我的這些思考能夠對大家有幫助。

我對於 DeFi 未來發展趨勢有四個明確的觀點,直截了當的跟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技術層面,DeFi 將在兩年內實現重大技術升級。

第二,DeFi 將驅動價值互聯網、或者叫 Open Web 的大發展。

第三,實體經濟將通過數字資產參與 DeFi。

第四,DeFi 將被監管並且走向規範。

先說第一件事,DeFi 將在兩年內實現重大技術升級。

回顧過去十年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我看到一個所謂的“三年技術週期律”。

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行業的技術更新三到四年一個週期向前波動式前進。它往往具有這樣的形式,就是一個技術從它的提出、雛形到完全成熟可用,需要三四年。而它的成熟以及它的缺陷,又會激發下一代技術的提出,從而進入下一個波段。

比如比特幣是 2009 年上線的,實際其技術到 2013 年才完全成熟,之前還是有很多 bug 和小瑕疵,中間差不多三、四年。13 年比特幣成熟之後,提供 7 TPS 的交易性能,1兆每區塊存儲限制,單一數字資產,也就是比特幣自己,當時已經很棒了,所以立刻迎來一波百倍的上漲,然後就啓發了 Vitalik,他本身就是 Bitcoin Magazine 的編輯,對比特幣熟的不得了。他看到比特幣的優點和不足,於是提出以太坊,時間是 13 年年底。

兩年之後,以太坊發佈,到 16 年才真正步履蹣跚跑起來,2017年大熱,又是三四年的時間。以太坊的技術水平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我們都很瞭解,15 TPS,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支持,可以自定義通證,不能跨鏈,通過 Swarm 提供分佈式存儲,但是並沒有用起來。以太坊一出來就技驚四座,立刻創造了新的應用場景,也就是衆籌。

以太坊的成功又激發了一批新的項目,大家還記得 16、17 年那時候的盛況,Filecoin、Polkadot、COSMOS,包括 Facebook 的 Libra,實際都是被以太坊的成功激發出來的。這些項目同樣需要經過三四年才能真正落地、成熟。現在大家已經看到了這樣的情況,比如 Filecoin,17 年做的衆籌,大家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結果瓜熟蒂落,時間到了,它就來了。Polkadot,17 年剛剛衆籌之後沒兩週,因爲一個程序員的誤操作,將近 1 億美元融資款被永久鎖死,當時成爲行業裏的一個笑話。但是人家繼續踏踏實實幹,兩三年,開花結果。現在 Polkadot 成爲業內關注的亮點之一。

因此我們可以很有信心的說,未來兩年,一批在 ICO 熱潮中催生的技術將落地應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以太坊 2.0、Filecoin、波卡、COSMOS、Libra,當然還有一大波 DeFi 項目。這批項目落地以後,DeFi 的技術基礎設施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根據以太坊 2.0 的目標,我們將擁有 10 萬 TPS 的性能,IPFS 存儲,跨鏈資產和跨鏈智能合約,多語言編程等能力,可以說 DeFi 的技術基礎設施走向全面成熟。大家想想,那個時候我們能在 DeFi 裏做多少事情?令人興奮啊!

這是我的第一個判斷。

我的第二個判斷,DeFi 將賦能 Open Web 大發展。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區塊鏈行業裏就有 DAPP、Web 3.0、Open Web、價值互聯網、去中心化互聯網這樣的說法。它到底是指什麼意思呢?

我們來看一下今天的互聯網。互聯網本來是去中心化的、分佈式的。但是過去二十多年的發展,使得互聯網越來越中心化,這一點大家看得十分清楚。但是我想問一下大家,當我們說互聯網中心化的時候,我們到底是指什麼東西的中心化呢?

其實我們指的是數據管理權力的中心化和服務訪問權力的中心化。大家想想是不是這麼回事。

所以我們這羣區塊鏈人心心念念要實現的,其實是一個真正開放、真正去中心化的價值互聯網。首先是要把數據管理的權力還給數據真正的所有者,其次要讓所有的服務,都開放、可訪問。

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必須重新構建整個互聯網的基礎。

大家看,傳統互聯網裏,大致粗略的可以分成這麼四個層:

存儲層,我們今天用數據中心、雲存儲來存儲數據;

計算層,在雲計算中心裏放很多服務器來跑業務邏輯;

互聯層,使用成熟的互聯網協議把服務器連接起來,讓它們之間能夠相互通訊。今天主流的互聯協議是 HTTP、HTTPS。

在這之上就是應用層,我們熟悉的那些互聯網大廠,都是在這層做產品,也催生了十萬億級別的巨大產業。

不過正如圖中所示,傳統互聯網沒有價值層。因此我們無法在互聯網上完成支付、轉賬、金融資產交易這些行爲。

有的人可能會說,不對啊孟老師,我們現在天天都在用微信和支付寶支付,你怎麼說傳統互聯網沒有價值層呢?

各位,微信和支付寶是在應用內實現了支付功能,這不是互聯網協議,也不是一層。所以大家只能在微信和支付寶內部相互支付,不能跨應用支付。而如果傳統互聯網有一個價值層協議,我們就可以在互聯網裏隨意跨邊界支付、轉賬。

那麼再看看右邊,區塊鏈這個行業,看上去亂糟糟的,各種牛鬼蛇神,魚龍混雜,觀感不佳,但是其實他們在幹一件很牛叉的事情。這幾年來野蠻生長,到了今天,開始有點圖窮匕見的模樣了。要幹啥呢?其實是一個完整的去中心化價值互聯網,以下簡稱 Open Web。

大家看,你傳統互聯網的每一層,我們 Open Web 都有對應的解決方案。

存儲層,你有云存儲,我有 Filecoin,IPDB;

計算層,你有云計算,我有以太坊、EOS、Cardano、NEO、波場等等智能合約公鏈;

互聯層,你有 HTTP,我有 IPFS,還有波卡、COSMOS 等專門負責跨鏈的公鏈;

價值層,你啥也沒有,我們有一個完整的 DeFi 生態。

我要說,DeFi 的存在是 Open Web 相對於傳統互聯網的主要競爭優勢,因爲這是一個結構上的差別,如果說在別的地方上,你傳統互聯網可以通過雄厚的財力來打壓我們,在這個層,你是無能爲力的,夠不着,打不倒。大家思考這個問題,爲什麼這幾年來,區塊鏈領域的成功項目幾乎都集中在數字資產和金融方向,凡是企圖做應用的幾乎都死了呢?因爲你做應用,你是要跟傳統互聯網最強的公司和團隊正面硬扛啊,你那點錢、那點技術實力,能幹得過人家嗎?而做價值層,做 DeFi,對方根本沒有,怎麼打你啊,怎麼跟你競爭啊?所以現在這個歷史階段,大家也不要想別的,就是悶頭做 DeFi,把更好的價值層做出來。至於外界說你們不做應用啊、不支持實體啊,可以暫時不必理會。

當然,Open Web 要想大發展,遲早必須得做應用,否則碰不到普通用戶,永遠只能在投資者和投機者小圈子裏玩。做應用的話,人家傳統互聯網應用那麼強,我們怎麼做得過呢?

答案其實還是在 DeFi 這裏。DeFi 發展起來之後,將會有力地賦能價值互聯網上的去中心化應用。去中心化的谷歌、淘寶、微信、抖音、YouTube,它們最大的競爭優勢,不再是產品、用戶體驗這些東西,而是它們能夠在 DeFi 世界裏快速完成從支付到發行、融資、上市、交易的全套過程,還可以使用挖礦等通證激勵手段快速實現冷啓動,達成網絡效應,根本不需要去傳統資本市場求爺爺告奶奶,打法完全改變。

大家不要以爲這是離經叛道,天方夜譚。實際上,新科技需要新產業,新產業需要新金融。我前不久在飛機上看了一部紀錄片,介紹互聯網早期的發展歷程。大家回顧那段歷史,可以看到,互聯網完全是 VC 這樣一種新金融模式拿錢砸出來的產業,在美國是這樣,在中國更是這樣。因爲對於互聯網這種產業來說,當時的主流金融,也就是通過銀行間接金融,是保守、過時的融資模式。如果沒有 VC 的全力支持,大量的高風險投資,燒錢啓動,砸錢換流量,然後快速換手,快速接盤,快速套現,快速上市,互聯網根本不會有後來這樣的發展。2000 年 .COM 泡沫崩盤,市值蒸發多少呢?1.4 萬億美元。當時的人們捶胸頓足,大罵所謂的新經濟,大罵上面所描述的這個金融模式,把互聯網創業者都視爲騙子,罵成狗。結果怎麼樣呢,二十年後,一個蘋果就市值兩萬億,一個谷歌,一萬億美元。

今天我們看 Open Web 去中心化互聯網,其實道理是一樣的。這個新的產業就需要新的金融模式來澆灌。你站在這裏來嘲笑和批判開放金融,固然顯得很正義、很聰明,跟智叟一樣聰明,其實從長期來看是愚不可及的。一個朝氣蓬勃的新產業,它只要邏輯在那裏放着,邏輯是對的,那就需要新的金融方式去給它餵奶、打雞血,給它續命,直到它發展壯大。今天,對於價值互聯網來說,傳統的 VC 像當年的銀行一樣,成爲保守和過時的金融模式,DeFi 其實現在就是在構造新的金融模式、金融工具和金融基礎設施,它的意義並不是提供一個新的大賭場,供你們去裏面相互博弈,互相割韭菜,而是真正要賦能和支持新產業的發展。這纔是 DeFi 的使命。

反過來說,就像當年互聯網的發展成就了 VC 一樣,也只有 Open Web 的大發展才能夠真正成就 DeFi。大家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

所以短期之內,我們不僅可以、而且必須專注 DeFi 本身,哪怕被人罵成大賭場,也在所不惜,但過了這個階段,就必須努力賦能應用。

這是我的第二個判斷。

第三個判斷,實體經濟將通過數字資產上鍊參與 DeFi。

當前 DeFi 遭到的最大的批評,是說它不支持實體經濟。

如果說 DeFi 作爲一個新事物,來不及支持實體經濟,我想大多數人都可以理解,而且願意給 DeFi 足夠的時間。但是很多人其實有疑問,覺得 DeFi 從邏輯上就支持不了實體經濟,不管給多少時間,這兩件事情都是風馬牛不相及。

爲此我們就得討論一下了,DeFi 是不是能支持實體經濟,怎麼支持。

有很多人都跟我探討,說如何在我的行業裏把 DeFi 嵌進去,或者用區塊鏈改造我的行業,消除中間環節,重構產業格局,優化業務流程,等等等等。

我認爲這些事情不是不可能,但是今天言之尚早。我斷言,實體經濟與 DeFi 結合不是在業務邏輯層面上,而是首先通過數字資產來發生關係。

大家知道我是研究數字資產和通證經濟的。我有一個模型,在很多場合都講過,就是這張圖。這是我的一個判斷。實體經濟通過產業區塊鏈產生可信數據,基於可信數據產生數字資產,然後把數字資產通證化,放到 DeFi 裏面來流轉。這個模式很簡單,看到的人秒懂,我也不做更多解釋,就說一說,爲啥我認爲實體經濟與 DeFi 的結合會通過這種方式來發生。

原因是這樣的,實體經濟使用區塊鏈來改造業務流程,這是一件非常重的事情,要改變的地方太多。區塊鏈是個數據管理技術,而數據管理其實是企業 IT 的一個基礎層,基礎層變化,上面地動山搖,牽連太大。更何況區塊鏈還涉及到各協作機構和部門之間的關係改變,會觸及既得利益者,因此整個改造過程,沒有個幾十年下不來。你看互聯網搞了三十年,很多產業和機構嘴上叫着互聯網思維,身體還是很誠實,繼續老一套。互聯網尚且如此,區塊鏈那可是不僅是傷筋動骨,真的是洗髓換腦,觸及靈魂的革命,談何容易啊。

相比之下,從數字資產入手,事情就簡單得多。你實體經濟始終都是有融資需求的。大家要理解一點,現代經濟體系裏,實體經濟是器官,資金是血液,金融就是心臟,實體經濟須臾不能離開金融的支持。那你要金融支持,其實就是把你的資產與別人的資金進行掉期互換,事情的本質就是這麼簡單。金融市場就是幫你尋找實現這種掉期互換的地方,而金融機構就是幫你實現這種掉期互換的中介。我們在這裏不去宣傳說 DeFi 比傳統金融市場好,大家從第二講瑋哥的課程裏應該對此已經有所認識。我就說,DeFi 現在是一個新的金融市場,你實體經濟要不要進來呢?肯定有人願意進來。那你進來的話,你就得拿着可信資產來跟我這裏的資金互換吧。因此很清楚,實體經濟與 DeFi 發生關係,肯定是從數字資產開始的,簡單、乾淨、輕量。

這是我的第三個判斷。

當然,如果你是來自傳統金融,看到上面我的第二、三個判斷,可能已經是魂飛魄散了,覺得你們這幫傢伙太無法無天了,你們以爲你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嗎?知不知道金融是國之重器,監管禁區?請大家放心,我們當然知道金融是重度監管的行業,也非常尊重和認可監管的價值。不過我相信兩點,第一,科技大趨勢之下,監管會與時俱進,不會是死水一灘。第二,在新的國際形勢之下,中美兩個大國遲早會意識到,DeFi 爲代表的開放金融是未來全球金融的新高地,必須用新的監管思路來引導和管理。

所以我的第四個判斷,是關於監管的。我認爲 DeFi 將在未來幾年內被有效監管,並逐漸走向規範。

今天,當我們登陸 Metamask、MyKey 或者 imToken 錢包,我們實際上就飛離地球,來到一個叫做 “DeFi 開放金融星球” 的地方,你不再有國籍,你的真實姓名也不重要,我們在這裏自由的構建新經濟、新金融。

但是這個情況會長期持續嗎?地球上的大國們難道對這個星球不感興趣?不會的,同學們,不會的。他們監管一定會進來,只是時間問題。

要說明一下,一刀切式的禁止不是監管,監管就是要走進來,學進去,管起來。目前來看,美國在這方面走在前面。

美國 SEC,也就是證監會,有五個委員,其中有一個女委員叫 海斯特·佩爾斯,Hester Peirce。她因爲對加密經濟社區比較友好,在海外被暱稱爲“加密老媽”。其實我看她年紀並不大,思想很開明。她在今年二月芝加哥的一次大會上,明確提出一個“通證避風港”提案,英文是 Token Safe Harbor。在這個提案中,佩爾斯提出,不能讓現有的監管框架阻礙創新、傷害美國的競爭力。對於真正去中心化、開源且充分信息披露的項目,只要到美國證監會註冊,進入“安全港灣”,其實就是個大沙盒,就可以在三年內豁免證券法監管。啥意思呢?就是你可以用 token 融資,三年內 SEC 不會用 1933 年證券法來監管你。這相當於給整個區塊鏈行業的創業者指出一條明路,告訴你可以怎麼做。在此之前,各國監管幾乎都只是說你不能這樣做,不能那樣做,把這個領域的創新者逼得像沒頭蒼蠅,左衝右突,暈頭轉向。這個通證避風港提案,現在還在徵求意見,估計一兩年才能落地。但是一旦落地,可以說全世界的創業創新者都可能一窩蜂衝過去,拜美國證監會當大哥,整個局面就會發生根本的變化。

那麼在這個提案落地之前, DeFi 怎麼辦呢?前不久佩爾斯對媒體發表了對 DeFi 的看法,也是令人驚喜的。首先她 說 DeFi 能夠幫助監管理解去中心化,肯定 DeFi 的目標更加多樣性,更具影響力,跟 ICO 不同。其次,她明確說,DeFi 的規模還有限,因此監管可以放任它自由發展一段時間,這對行業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第三,她認爲監管最終將會關注,或者說得直接一點,進入 DeFi。第四,她認爲 DeFi 將挑戰監管的方式,這是什麼意思呢?說白了就是現有的監管方式可能不行,要爲 DeFi 而變。

看懂這些話,我們會十分清楚,DeFi 一定會被監管。

這是不是好事呢?我認爲只要監管本着懲惡揚善的態度,那麼它的進入對 DeFi 的發展將是大大的好事。DeFi 世界今天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認爲是某些明顯的犯罪行爲、欺詐行爲,得不到懲罰和制止。通證經濟在進行正激勵時是有效的的,但是在實施負激勵、或者說懲罰的時候,經常是無力的。大家要知道,人性是有很賤的一面,做壞事佔便宜還得不到懲罰,人們就會不知敬畏,總想着做壞事。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管,那麼我們這個 DeFi 星球,很快會被一個又一個流氓惡霸給佔據。

所以大家不要一提監管就變顏變色,監管進入,對 DeFi 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當然監管自身必須以開放的態度看待 DeFi,不能總拿現有的條條框框去卡新產業新經濟的脖子。畢竟現在大國競爭,你這邊可以很威風,但最後是把人才、產業和資金都逼到競爭對手那裏去了,那就是時代悲劇了。我相信我們國家的監管一定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這是我的第四個判斷。

好的,講完了我的四個判斷,的這一講也接近尾聲了,而我們這套課程也就接近尾聲了。最後,我代表我們講師組三位講師,給大家提六點建議。

第一,明理,要理解 DeFi 的本質、邏輯、意義和價值。不要以爲只要能賺到錢就好,如果不明白背後的道理,你會被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搞得五迷三道,失去方向感。只有明理,你纔有明確的方向,有定力,有恆心,有機會取得大的成功。

第二,實操,必須親自動手參與 DeFi 的實戰,不能紙上談兵。

第三,聚友,要參與社羣討論,廣結天下豪傑,多多交流,擴展視野和思維。

第四,結隊,一個人當獨行俠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提高得比較慢。尋三兩好友,結隊行動,團隊協作,可以非常快的提高。

第五,遠望,對於有意創業的朋友來說,一定要有一定提前量,適度超前佈局,不能人云亦云,到處撲熱點,貽笑大方。

第六,最重要的,篤學。要認識到,參與 DeFi 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刷新和提升認知的過程。學習須臾不可停頓。在這個行業,只要你不斷學習,學以致用,成功遲早上門。

好的,本課程到此全部結束,祝大家成功,希望以後在 DeFi 和開放金融的征途上一路同行。謝謝大家!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48723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