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由於清朝的綠營和八旗軍腐敗不堪,根本無法鎮壓叛亂。爲此,清廷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裝,曾國藩奉命組建湘軍(湖南團練)。

湘軍在與晚清各地農民起義軍的作戰中迅速成長,使晚清一度出現了“中興”的局面。在最鼎盛時期,受曾國藩直接指揮的湘軍有12萬人左右,再加上其他湘軍督撫的部隊,湘軍總兵力在30萬—40萬之間。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湘軍攻下太平天國的“大本營”——天京之後,曾國藩不顧部下的反對,主動且快速的解散了湘軍,並將一些人遣散回鄉。

在中國歷史上,因擁兵自重而丟掉性命的將領並不在少數,曾國藩之所以會如此快速的解散湘軍,必定也有這方面的考慮。而其手下的將領爲什麼要反對呢?無非是擔心沒有兵權在手的曾國藩更容易被朝廷“過河拆橋”。

事實上,主動解除兵權的曾國藩事後並沒有被“過河拆橋”,而且不但沒有受到任何打擊,反而過得有滋有味,最終得以善終。

曾國藩是如何實現這種奇蹟的呢?網友:薑還是老的辣!

首先,慈禧的支持。衆所周知,慈禧通過“政變”獲得了清廷的實際掌控權,但卻仍然面臨着皇室成員和一些滿族權貴的威脅。當看到漢人在平定太平天國叛亂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時,慈禧便開始有意提拔漢人,用以對抗滿族權貴。

因此,以曾國藩爲代表的的湘軍將領,在解散湘軍後,並沒有受到打擊。

其次,湘軍骨幹仍在。曾國藩解散的其實只是兵勇,骨幹和將領們都留了下來,並被調往各地任職,一些人後來還成爲了朝中重臣,如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劉坤等人。

由此可見,湘軍雖然被解散了,但湘軍這一派系卻越來越強大,一旦有人受到打擊,很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再者,湘軍雖然名義上解散了,但實際上卻依然存在。湘軍解散後,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等漢人軍種相繼出現,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淮軍、楚軍等其實是湘軍的變種。因此,湘軍雖然名義上解散了,但實際上卻依然存在,只是換了另一種方式而已。

最後,漢人軍隊領撐起了晚清的半壁江山。由於晚清時期的八旗軍腐敗不堪,戰力所剩無幾,爲了鎮壓各地的農民起義、抵抗列強的入侵,慈禧不得不仰仗漢人,如果打壓了曾國藩,無疑會寒了所有漢人將領的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