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历史上有一代名将,不过这一代名将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的下场,此人就是韩信。韩信本是汉朝的开国大将,为大汉基业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最终却被冠以谋反的罪名而死。不过基于文献记载以及结合多方考证的分析,韩信谋反存在着诸多的疑点,因而后世中不少人都为韩信抱不平,认为韩信死得冤枉,他不是死于谋反叛乱而是死于兔死狗烹这历来的君王的固权手段之下。但也有人认为韩信就是有谋反之心,之所以杀掉韩信就是为了除患宁乱。

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韩信左)

韩信是否有谋反之心不能确之凿凿,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中,刘邦才是最终能够登上一国之君尊位之人,他才是天下的掌控者,而韩信的一些做派也就引得刘邦的猜忌。韩信用兵如神,在战场之上多次得胜,在灭掉齐国之后,韩信没有及时赶去解救被项羽围堵的刘邦,反而这个时候向刘邦邀功,打算登上齐王之位。不管是站在刘邦还是旁人的角度,韩信的此番做法都具有威胁的意味。似乎刘邦不答应让他做齐王,那么韩信就不会率兵前往支援刘邦。这个时候不能确定韩信是否居功自傲而生谋反之心,但是韩信的野心绝对是有的。不过他太过锋芒毕露,也就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萧何赏识韩信(劝韩信回营)

韩信与刘邦之间产生嫌隙还因为一个人。韩信此前投入项羽手下,虽然因为不得其赏识而离开。但在军营之中,韩信曾经与钟离眛交好。当时刘邦一方使了一招离间计,挑拨了项羽和钟离眛之间的关系,钟离眛已经不得项羽的信任而出逃投奔韩信。当刘邦下令铲除项羽的党羽之时,韩信却选择庇佑钟离眛。这就致使刘邦对韩信的疑心更重,也愈发怀疑其有反叛之心。不过当时韩信身边的谋士向韩信建议,只有杀掉钟离眛才能够挽回刘邦的信任,不然就会招来杀身之祸。韩信于是斩杀了钟离眛,前去拜见刘邦。从韩信以钟离眛以求自保,其实能够看出韩信这个时候应当是没有反叛之心的,但为时已晚,刘邦心中已经对其大有不满,渐渐生了杀心。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随后韩信又被贬为淮阴侯,本来他应该是赫赫有名的大功臣,却受到这种待遇,也让韩信愤懑不已。而韩信的反抗就是常常告病不去谒见刘邦,甚至称病不愿带兵征战。而所谓树大招风,当韩信稍有落难,就有人趁热打铁向刘邦告密,称韩信有谋反之心。刘邦本来就已经起了杀韩愈之心,眼下又有人告密,刘邦只是出于没有证据才暂时不对韩愈下手。而又正值刘邦的信任的臣子陈豨叛乱,与其有来往之人当中就有韩信,刘邦准备带军平叛陈豨。而据《史记》中记载,留在封地的韩信则打算将矛头对准吕后和太子。不过这也并不能说明韩信有反叛之心,他并非有篡夺君权之意,而只是反对太子和吕后掌权而已。

韩信画像

在韩信门客的弟弟的告发之下,吕后联合萧何将韩信召入了宫廷,韩信并未来得及申辩就被死于钟室当中。这个门客的告发其实也是不足为信的,因为当时韩信将这门客囚禁起来准备杀害,其弟弟就是在这一时间告密的,极有可能是编造的说辞。而且还没有给韩信解释的机会,就将其杀害。不管韩信谋反是真是假,刘邦和吕雉都是在等一个机会将其铲除而已。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借口,而不是需要证据摆在面前。

韩信领兵

至于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其中存在很多的疑点,倾向于韩信没有反叛的举动。那么韩信究竟死得冤还是不冤?站在不同的角度之上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对于刘邦这位君主来说,兔死狗烹是常态,刘邦一开始就对韩信没有足够的信任感,基本上只是将他视为对抗项羽的工具而已,当这一作用发挥之后,韩信也就成了刘邦的威胁。而且韩信的种种表现让刘邦疑心四起,宁愿将其杀掉,也不愿日后留下后患而无法挽救。

韩信背水一战

但是站在韩信一方的角度考虑,韩信的确死得冤枉。明明建立赫赫战功,而得不到应有的赏赐,反而还要受到猜忌,韩信心中自然憋屈。战场上为刘邦拼死杀敌,换来这样的结局,也着实令人叹惋。立场不同,所进行的判断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各异的。

参考文献

《史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