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37年8月8日,原劉光世部將酈瓊、王世忠等人殺死監軍呂祉,率領4萬餘大軍挾裹十餘萬百姓投降僞齊劉豫政權,史稱淮西軍變。淮西軍變對剛剛站穩腳跟的南宋政權影響重大,因爲當時整個南宋只有20餘萬正規軍隊,一次軍變就投敵超過全國五分之一的軍隊,還有大量的百姓和不計其數的物資,對南宋政權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淮西軍變直接導致南宋北伐僞齊劉豫的計劃流產,並致使中興四大名將張浚、韓世忠、劉光世、岳飛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後世學者研究淮西兵變的成因時,發現此事竟然和民族英雄岳飛大有關聯。

話說1135年秋,南宋高宗趙構召集主要軍隊統帥商議北伐僞齊政權劉豫。當時擔任右相的張俊主張集中所有的兵力,在金國作出反應前給劉豫發起致命一擊,擊敗劉豫後,再與金國進行總清算。張俊的作戰計劃既大膽又富有想象力,得到韓世忠、岳飛的支持,也讓宋高宗非常興奮。當時另一統軍大將劉光世並不贊同舉全國之力討伐劉豫,因此在實際作戰過程中就玩起了貓膩,該出兵時不出兵,該援助友軍時不援助友軍,導致轟轟烈烈的北伐作戰成爲了虎頭蛇尾的失敗戰爭。是可忍孰不可忍,劉光世的行爲令宋高宗包括所有主張派將領不恥,清算劉光世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1136年12月,右相張俊上疏彈劾三鎮節度使劉光世驕惰不戰,不可爲大將,請罷之。但左相趙鼎卻以劉光世將門之子,軍隊將士多出其門下,若無故罷免,恐軍心動搖,反對罷免劉光世。宋高宗左右爲難,沒有即刻罷免劉光世,但是私下召見了主戰派高級將領岳飛,透露了罷免劉光世的意圖,並許諾將劉光世部5萬精銳交由岳飛統領。

1137年初,張俊再次上奏彈劾劉光世,宋高宗准奏,罷劉光世爲少師、萬壽觀使,收了劉的兵權。按照宋高宗與岳飛的商議,劉光世部應當交給岳飛統轄,作爲北伐的主力部隊。但是宋高宗臨時反悔了,將這5萬精銳部隊交給了劉光世的親信王德,並讓與王德有深厚矛盾的酈瓊擔任王德的副手,讓呂祉擔任這支軍隊的監軍。宋高宗的這一任命很快引起了連鎖反應。王德爲了控制軍隊,處處排擠酈瓊、王世忠等人,監軍呂祉難以調和將帥不和的矛盾,整支部隊人心浮動,兵變一觸即發。劉光世剛罷免時,酈瓊等人已經得知將由岳飛來擔任統帥,表示服從。但張浚爲了控制兵權,慫恿宋高宗臨時反悔,派王德統帥這支大部隊。王德脾氣暴躁,殺人如麻,有“王夜叉”的稱號,讓一個赳赳武夫統帥一支5萬人的精銳部隊,不要說酈瓊等人不服,就是岳飛也滿肚子的氣。

1137年5月,岳飛從京城返回鄂州途中,以“與宰相議不合”爲由,上奏辭職,算是表達了對宋高宗出爾反爾,對張浚排除異己的不滿。張浚惱羞成怒,馬上派親信兵部侍郎張宗元到岳飛處當監軍,控制了岳飛部軍隊,並監視岳飛的一舉一動。宋高宗怕宰相與統軍大將搞內訌影響自己的統治,寫了一道措辭嚴厲的聖旨將岳飛臭罵一頓,不批准岳飛辭職,暫時平息了張浚和岳飛之間的矛盾。

南宋這邊將帥不和,僞齊皇帝劉豫可不會錯失良機,派出使者暗中聯絡酈瓊等人,許以高官厚祿,誘惑其叛變。酈瓊等人尚在猶豫,朝中傳出消息,要將他們這些將領罷免、剝奪兵權,加上王德整日在衆將面前作威作福,怨聲載道。於是酈瓊、王世忠、靳賽等將領祕密商議,打算投降劉豫。

1137年八月八日,統治官酈瓊等人趁都統治王德赴建康彙報工作之機,煽動大軍裹挾百姓叛亂。幾位主要將領早已經得知朝廷要收繳自己兵權的消息,自然響應叛亂,率軍裹挾老百姓投靠劉豫父子。監軍呂祉當時正在淮西,聞訊後趕去阻攔,在淮河邊追上了將要渡河的叛軍隊伍。酈瓊感念呂祉在朝廷爲諸將爭辯,使包括自己在內的幾位將軍免予被冤枉,不忍心殺他,將呂祉裹挾在叛軍當中,一個勁地催促渡河。呂祉不願意叛亂,在軍中大聲喊道:“劉豫逆臣,我豈可見之”“ 劉豫逆臣,爾軍中豈無英雄,乃隨酈瓊去乎?”數千官兵聽見呂祉的叫喊聲,環立呂祉四周,不願渡河。酈瓊見軍心動搖,下令殺死呂祉,策馬先渡。就這樣,南宋劉光世大軍,除了都統治王德親兵8000人未叛亂,其餘4萬4千餘人裹挾10餘萬老百姓投靠了僞齊皇帝劉豫。

宋高宗聽聞淮西軍變的消息,癱坐龍椅上。要知道當時南宋的精銳部隊也就20萬人,一次就投敵近5萬人,失血四分之一,動搖到南宋政權的根本。淮西軍變的後果非常嚴重,南宋三年內沒有辦法組織對僞齊政權及金國的戰爭,收復失地的宏圖偉業無限期推遲,對剛剛有起色的南宋政權來說,是一個無比沉重的打擊。

1141年,岳飛被朝廷緝拿投入詔獄。秦檜、張浚等人在羅織岳飛的罪名時,順帶也把淮西軍變的原因往岳飛身上扯。雖然最終導致岳飛被殺的罪名是“莫須有”,但殺害岳飛顯然是有殺雞給猴看的政治意圖在裏面的。岳飛死後不久,韓世忠和劉光世就交出了兵權,回鄉養老去了。這種局面是宋高宗夢寐以求的,戰將都走了,就不會有人再逼他“北伐收復失地了”,他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當一個安樂皇帝。

文/王國棟,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