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故事,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读完这个故事,很多人都会感慨。如果项羽听从了范增的意见,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或许就没有后来的楚汉争霸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腐儒到智者,范增的两个昏招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范增这个人,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范增的形象一直是个智者,甚至电影鸿门宴中,还特意增加了他与张良斗智的戏码,其实范东这个人一辈子可以说是默默无闻,因为在秦末起义的时候,他已经70岁了。

而就在他人生中的这最后几年,他做了两件十分重要的事,第一件事是向向良建议寻找楚国王族的后裔,立楚怀王为傀儡,第二件事便是建议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这两个看似十分明智的建议,实际上都是实打实的昏招,船夫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项氏一族是不缺威望的,而且当时已经聚集了很大一批武装力量,这个时候去给自己找一个上司,真的是有一些画蛇添足,其实这是一个傀儡,没有实权,但如果发生什么意外,便很容易变成为他人做嫁衣裳,后来意外恰好就发生了。

由于项梁死的十分突然,项氏一族的兵权,并没有很好的交接给项羽,这就导致兵权十分分散,直接给了楚怀王逆袭翻盘的机会。原本是傀儡的他,一下子成为了楚国一军的真正掌权者,如果像凉泉下有知,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由此看项梁其实连陈胜都不如,陈胜至少还知道将实际的军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去寻找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人,来给自己当上司。

鸿门宴的真正赢家,不是刘邦而是项羽

再来看范增的第二个建议,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在当时的楚国起义军集团中,虽然刘邦的军队已经有些伟大不掉了,但实力依然无法和项羽手中的主力部队相比,说白了,当时的刘邦并不是项羽的主要威胁,这个时候如果杀掉刘邦,不但会消耗自己的一部分实力和威望,还会成为其他势力联合起来对抗自己的理由。

所以鸿门宴上杀掉刘邦是一个实打实的昏招,但如果放任刘邦在关中称王不管,也的确是养虎为患,所以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在不杀刘邦的前提下,让刘邦退出关中,同时还不损失项羽的威望,不得不说想达到这个目的,难度的确有点大。

但项羽能够从宋毅手中抢夺军权并赢得巨鹿之战,靠的绝对不光是勇气,还有惊人的智慧,所以我们便会发现,项羽最小的叔叔项伯竟然在鸿门宴的前一天跑去刘邦那里告密。

没错,项伯的告密表面上看是因为张良的救命之恩,但实际上很可能是项羽私下授意的,不然船夫真的很难想象,向博会因为一己之私而背叛整个项氏一族,并且赌上像是一个传承数百年的豪门荣耀。按照这个思路,再来回顾一下鸿门宴的过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啊,很可能是被范增忽悠了,给自己的哥哥项羽添乱,但项羽自己又不好阻止,还好有向博出来制衡。

眼看吓唬刘邦的目的已经达到,但刘邦还迟迟不找机会跑掉,项羽眼看就要弄巧成拙,真的将刘邦杀掉了,心里这个急呀,恰好樊这个时候闯了进来,打破了僵局,为刘邦制造了逃跑的机会,项羽能不高兴吗?所以才会出现项羽赐给方块酒肉,并且称呼樊为壮士的场面,实际上项羽想说的是:

老弟啊,多亏你打破这个僵局。

最后刘邦找了个机会逃走,项羽的目的也基本达到,不但将其赶出的关中之地,自己的威望也丝毫没有受到损失。等到整件事结束,项羽再来看给自己添乱的范增,这个人不但坑了自己的叔父项梁,差一点把自己也坑了,还让他赶紧走吧。

当然成王败寇,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项羽赶走范增,也从一个明智之举被篡改为了一个昏招,成为塑造项羽不会任用贤能的重要证据,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看完故事的诸君,想必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船夫和您下期见。

2020.09.20(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