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旗,3000餘畝近1600萬斤獼猴桃開園在即;

在蔡水,百餘畝上萬斤的晚秋李也即將上市;

在花舞衛城、張家坪等地,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超7萬噸蔬菜發往全貴陽的各個超市,進入市民們的菜籃子;

在各村,4000畝52萬斤大豆正在收割……

一抹抹撩人的秋意,正徐徐鋪滿衛城鎮204平方公里的土地。

“每年九月,水稻被收割的日子一天天臨近,總想去田間地頭走走。”清鎮市衛城鎮麥巷村村支書謝明秀說。來麥巷、奔上水、下栽江、登鳳山……看着金燦燦被壓彎腰的水稻,聞着空氣裏陣陣撲鼻的醉人稻香,聽沙沙作響的稻子在田間翻湧,一張張豐收的寫生畫,可謂是美不勝收。

幾畝田,栽青苗,收秋稻(圖/胖利柱)

“看看這苞谷,棒子大,顆粒飽滿,長得勻稱。”話音未落,江龍隨手扯下一個苞谷。在外地打工的新發村村民江龍專程從廣東趕回老家收苞谷。回家的第二天,江龍整裝上陣,開啓了金秋的農忙。收苞谷、運苞谷、掰苞谷,一羣羣農民田間勞作,一堆堆苞谷匯聚成堆。

上水村村主任金永忠說:“去年秋收後,將部分苞谷杆覆蓋還田,到了春天,翻新土地繼續種其他農作物。這種方式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莊稼長勢更好了。剩下的苞谷杆粉碎後可以餵牛,循環利用,一舉多得,老百姓的日子就是要緊着過的。”

在上水村馬場壩組,農技人員做玉米採樣測產驗收發現,通過去年的秸稈翻埋,玉米根系發育良好,長勢旺盛,預計單產可達0.32噸,相比往年有所增加。

農技人員在上水村爲玉米採樣測產(圖/唐顯琴)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衛城鎮夏糧再獲豐收,糧食總產量達2480萬斤,同比增產81萬斤,同比增長約3.4%,創歷史新高。下半年,衛城鎮秋糧種植總面積約5.1萬畝,預計總產量將突破1.9萬噸,可實現夏糧、秋糧雙豐收。

要發展富民鄉村產業,就要支持各村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羣。

星光村原本是一個依賴種植玉米、水稻等傳統低效作物爲主的落後村,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現已發展成以種植辣椒爲主的產業村。“收完自家的辣椒,還可以在家門口打工,白天能拿百把塊,晚上還能帶小孩,下班就能拿工資,人走,工錢到手。”穿梭在辣椒地裏的村民吳長龍捧着大把紅辣椒笑着說。

踏在“火紅”的日子裏(圖/楊洪)

通過“黨支部+龍頭企業+農戶”的利益鏈接模式,星光村黨支部組織農戶種植1000多畝辣椒並聯系龍頭公司統一收購,這讓村裏的百姓不出村、有班上,也讓村裏的辣椒賣得出、有銷路。同時,星光村採用“黨支部抓引領+合作社抓生產+經紀人抓銷售”的模式,將黨組織的指導引領、合作社的生產經營和經紀人的銷售經驗有機結合,發動羣衆流轉閒置土地,種植精品水果,農民既可以種果樹,還可以在林下套種辣椒、黃豆等。

據悉,星光村辣椒種植基地是衛城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項目之一。目前,星光村發展辣椒種植基地近2000畝,涵蓋燈籠椒、泡椒和線椒等多個品種,產品遠銷全國各地。據統計,2020年,星光村可產辣椒400萬斤,預計人均收入可達萬元。

“正在採收的辣椒香辣、火紅,這段時間,辣椒平均日產10000斤,村裏天天都是大豐收。”星光村村支書胡萍指着緊挨着蓮花寺村的一片辣椒地說。

通訊員:胖利柱 編輯:王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