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金(1937年5月5日—2013年6月27日),中國著名作曲家。195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學習作曲理論,並學習二胡、鋼琴與嗩吶等樂器。1959年,在校期間創作二胡曲《豫北敘事曲》。1985年,任香港中樂團客席指揮;同年,當選中國音協第四屆理事。1993年,《豫北敘事曲》被評爲“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劉文金的音樂創作繼承了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並深入了民族音樂傳統的更深層次。同時,銜接並豐富了“五四”以來改進國樂的“傳統”,推進了“中西合作”的探索。劉文金能夠發揮民族樂器的優勢和特長,追求民族旋律展開的特點,以表達民族音樂的“神韻”。

這首《豫北敘事曲》採用敘事手法,敘述了作者的家鄉在舊社會所經歷的苦難,勞動人民對自由的渴望和推翻後的歡樂情懷,表現了豫北人民樂觀、豪爽的性格,抒發了他們對新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未來充滿信心的真摯情感。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五年級四班趙子墨同學帶來的這首《豫北敘事曲》節選,一起來感受在那個年代的勞動人民推翻苦難後的歡樂情懷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吧。

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五年級四班的趙子墨。坐飛機的時候我喜歡看窗外的雲,它讓我想到媽媽纔有的溫柔;游泳的時候,我喜歡跳進水池裏浪花飛濺的那一刻,彷彿像魚兒回到了水的世界。我愛嚴謹的校園生活,也愛坐着遊輪徜徉在海上的自由自在。這就是我,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男生。

帶着一份對器樂的探究,六歲時開始二胡的學習。二胡這種樂器看似構造簡單,但操作起來奧妙無窮,它既沒有明顯的等級標誌,也沒有紙板,完全依靠耳朵來傾聽,音高的掌握變得尤爲困難。總有大人會問我:“小夥子,爲什麼在衆多的樂器中,你唯獨選擇了二胡呢?”我都會堅定地回答:“因爲,我是中國人,二胡是中華民族最富有民族特色、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樂器之一,應該對自己民族的樂器有自己的瞭解和認識”。所以,除了完成曲目的學習,我還積極研究二胡的歷史和發展。這下,二胡的世界向我揭開了神祕的“面紗”:原來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

經過幾年來的堅持,不但磨練了頑強的意志,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每當站在舞臺上音樂響起的一刻,我便沉浸其中,臺上純淨、柔和、悅耳的音樂,臺下不間斷的掌聲,讓我更加充滿自信。當然,光彩的背後也伴隨着淚水,伴隨着堅持不懈地努力,平均每天一個小時的練琴雷打不動。在課餘時間,我積極參與民樂推廣,每一次的活動都會得到了廣大觀衆的認可,我的能力提升了,信心增強了,離自己的夢想也更近了!

除此之外,在學校裏我擔任大隊委員,平日裏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曾擔任過校級 “慶六一”“迎新年”等活動的小主持人,也爲貧困山區兒童和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獻上過自己的才藝和愛心;在老師的輔導和鼓勵下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區級、市級各項文藝比賽並取得滿意的成績,我曾在2019年青島市《海洋故事講解》大賽中獲得市北區一等獎;同年在青島市第二十九屆中小學生藝術節戲劇戲曲朗誦展演中榮獲小學組一等獎。

未來的自己要更加努力,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突破,釋放精彩!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