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茄来源产地

为茄科植物水茄的根。

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生长于热带地方的路旁、荒地、沟谷及村庄附近等潮湿地方。

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别名天茄子、洋毛辣、刺蔷茄、金钮扣、山颠茄、刺茄、鸭卡、野茄子、茄木、狗辣子、一面针、小登茄、扭茄木、金衫扣

【原形态】

灌木,高1-3m。小枝、叶下面、叶柄及花序柄无被尘土色星状柔毛。

茎直立,分枝,粗壮,枝和叶柄散生短刺。叶单生或双生;叶柄长2-4cm;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6-12cm,宽4-9cm,先端尖,基部心脏形或楔形,两边不相等,全缘或浅裂。伞房花序腋外生,花序长约4cm;总花梗长1-1.5cm,具1细直刺或无;萼杯状,外面被星状毛及腺毛,先端5裂,裂片卵状长圆形;花冠辐形,折色,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长约7mm;子房2室,柱头截形。

浆果圆球形,黄色,光滑无毛,直径1-1.5cm;种子盘状,直径1.5-2mm。全年均开花、结果。【炮制】

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辛,微凉。有小毒。

散瘀,通经,消肿,止痛,止咳。

根:用于跌打瘀痛,腰肌劳损,胃痛,牙痛,闭经,久咳。

鲜叶:捣烂外敷可治无名肿毒。

根:水煎服或浸酒服,3~5钱。

《中药大辞典》

淡,微凉,有小毒。"

活血,散瘀,止痛。治跌打瘀痛,腰肌劳损,咳血,痧症,胃痛,疔疮,痈肿。

《中华本草》

味辛;性平;小毒。

活血消肿止痛。主胃痛;痧症;闭经;跌打瘀痛;腰肌劳损;痈肿;疔疮【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

青光眼病人忌内服,以免增加眼压而使病情恶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