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父親早亡,年少時與母親僅靠織蓆販履爲生,但他人窮志遠,小時候劉備與玩伴在一顆大桑樹下玩,這桑樹遠看就像皇帝御駕的車蓋,劉備指着桑樹

這句話的威力絲毫不亞於項羽看到秦始皇時候的那句“吾當取而代之”,嚇得大人忙捂住小劉備的嘴,但這一句話卻成功引起了鄉里名士盧植的注意,收他做了學生。當時與劉備同窗的還有日後的北方霸主,“白馬將軍”公孫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

東漢末年,人際交往都注重出生門第,自報家門的時候都要往自己臉上貼金,比如袁紹、袁術兄弟都說自己是“四世三公”名門之後(四代都有做國家首腦的人),孔融(就是三歲讓梨的那個)是孔子後人。反面例子就屬曹操了,他的父親原本姓夏侯,過繼給了宦官曹騰當養子,後來的“夏侯操”就成了“曹操”,所以政敵罵曹操是“宦官遺醜”、“閹人之後”。

說回劉備。有了名士提攜之後,劉備在鄉里聲名大噪,平日裏“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加之他以漢室後裔自居,時常振臂一呼“保國安民、興復漢室”,所以身懷絕技卻無處施展的關羽張飛遇到他時,搶着要拜他當大哥。

此後適逢黃巾之亂,三兄弟接到天使投資拉起了一支隊伍,協助官軍與起義軍幹了幾仗,因軍功被朝廷任命爲“安喜尉”(派出所所長),從此踏上仕途。劉備以仁德著稱,在他做到平原相(市委書記)的時候,一個叫劉平的人派刺客暗殺劉備,刺客見了劉備感念他的仁政竟下不去手,還告誡劉備提防小心。(三國志·蜀書·先主傳: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爲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說到這裏,你可以發現,其實劉備和宋江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有自己的正義旗號,一個“興復漢室”,一個“替天行道”;他們的武功或智謀都非一流,但無論智謀之士還是綠林豪傑均感其大義,見面即拜,這個在今天被稱作“口碑”;還有一點,他們慧眼識人,而且放得下姿態。劉備爲一介布衣諸葛亮三顧茅廬;宋江送別“逃犯”武松,一送就是十里,最後兩人義結金蘭。

劉備一代梟雄,文諸葛,武關張,打出一片天下。現在一樣可以打出天下的,是《大皇帝》,指揮帶甲百萬,良將千員,開闢屬於自己的三國盛世王朝。

感覺這次的“野史”有點“正”,附上一段民間“爬樹定兄”的故事:話說劉關張三人焚香拜完天地,便要以年齡定兄長了。三人各自吹噓,結果三人報了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眼見進入僵局,劉備望了望桃園,指着最高的桃樹說:“咱們比爬樹吧,誰…”張飛心想,還不是誰爬得最高誰爲兄嗎,所以不等劉備說完,就來了個先下手爲強,一股勁爬到了樹頂;關羽一看,也不怠慢,爬到了樹中間;劉備看他兩個爭着往上爬,慢慢悠悠地靠着大柳樹的根部坐了下來。張飛一看,得意洋洋地說:二位,喊聲大哥吧。劉備說:別忙,我問你,這樹是先有根還是先長樹梢?張飛回答:當然先有根!劉備說:對了,既然如此,那就是先有我,後有你。張飛一聽傻了眼,關羽也覺得劉備智慧高超,當尊爲兄長。就這樣,三人結拜,排了個劉關張的順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