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聯國金證券合併,秀塊頭容易增臂力難

券商併購是今年資本市場的一個焦點。從今年4月到今年7月,市場兩次傳出“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合併”的傳聞,並引發市場的熱炒,但兩次都被兩家公司否決了,以至到目前爲止,兩家“中信”的合併事宜仍然石沉大海。

反倒是今年7月31日才上市的“證券新兵”國聯證券,上市不久就給了市場一個意外,宣佈與國金證券“聯姻”。9月20日下午,國金證券、國聯證券同時公告,國金證券控股股東長沙湧金與國聯證券簽署股份轉讓意向性協議。長沙湧金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將其持有的約7.82%的公司股份轉讓給國聯證券。同時,國金證券與國聯證券正在籌劃由國聯證券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兩家公司股票自9月21日起停牌。

國聯證券、國金證券“聯姻”符合目前的政策導向的。去年下半年,證監會明確提出要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爲此還推出了六大舉措,其中就包括支持行業內市場化的併購重組活動,促進行業結構優化及整合。

不僅如此,證券業的併購重組也是爲了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畢竟從今年起,證券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取消外資對券商持股比例的限制,允許外資獨資券商進入市場,這就意味着外資券商要來了,國內券商要直面外資券商的競爭。

而與此同時,給銀行業發放券商牌照也一直在推進之中。實際上,今年7月初,市場還傳出過監管部門將選擇一兩家大型銀行試點發放券商牌照的消息。如果允許銀行進入證券業,也將會給券商帶來強大的競爭壓力。

也正是基於市場環境的變化,券商有必要做大做強來迎接市場新的挑戰。

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的“聯姻”來說,無疑能夠增加“塊頭”,但要想通過“聯姻”來增長“臂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聯姻”帶來“塊頭”的增加,這是立竿見影的事情。以上週五的收盤價計算,國聯證券的股票市值爲467.1億元,國金證券的股票市值爲462.4億元,兩家合併,股票市值約爲930億元,如果復牌後,市場再對股票進行炒作,兩家合併後的股票市值就站在了千億市值之上。

但這並不意味着競爭力的提高。以券商之前發生的併購爲例,申萬證券的競爭力未必強過了萬國證券;而申萬宏源證券的競爭力也未必就比申萬證券強。國泰君安的情況同樣也是如此。因此,券商的併購並不意味着併購後的競爭力就會相應提高,券商併購容易出現“只做大、難做強”的局面。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只大不強”的情況呢?歸根到底還是與目前券商所面臨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的。畢竟目前的國內券商,大多都是國有股東的背景,券商基本上都是喫政策飯、靠天喫飯。券商之間的競爭並不是一種真正的市場競爭。比如,券商的佣金之戰,投行的承銷費之戰,哪家券商要是把費用降低了,馬上就會招來行業協會的干預甚至處罰。所以,券商基本上是端着鐵飯碗,在喫大鍋飯。這樣的市場環境如何能提高券商的競爭力呢?

□皮海洲(財經評論人)編輯 陳莉 校對 李世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