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望2028年立項生產 空客氫能概念機“橫空出世”)

圖:9月21日,空客集團公佈3款氫能概念機電腦效果圖。(法新社圖)

    航空工業巨頭空客集團(Airbus)9月21日公佈了三款氫能概念機型,準備以此達成2035年商業機型的“零排放”,這一舉動也讓同行業競爭對手面臨更大壓力。不過,雖然前景誘人,但現階段氫能飛機仍然面臨許多技術難題。

    據法新社報道,航空業目前正遭受兩面夾擊,一方面是新冠疫情,另一方面由於航空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佔到全球總量的2%到3%,近年來興起了抗議碳排放的“坐飛機可恥”運動(flygskam),因此航空業也在摸索自身“去碳化”的道路。

    空客集團首席執行官福瑞(Guillaume Faury)在公佈氫能概念機型的聲明中表示,對於整個商業飛行領域來說,這都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空客集團準備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工業轉型中扮演前沿角色。

    法國交通部長傑巴里(Jean-Baptiste Djebbari)對此表示,這是最近幾個月來針對“痛批飛機”(aviation-bashing)潮流的最好回應。

    空客集團此次公佈了三款概念機型,全部採用氫動力,代號爲ZEROe,意爲“零排放”(zéro émission)。

    由於只排放水蒸氣,因此氫動力發動機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但與此同時,氫能本身需要通過水的電解作用來產生,因此同樣要求電力須通過可再生能源產生,或者至少只產生微量的碳。

    空客集團公佈的第一款概念機型,外觀類似於傳統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機型,但機身更長,載客量爲120人到200人,相當於目前A220或A320機型,航程超過3500公里。它依靠氫能驅動的渦輪發動機,而氫能則儲存在位於飛機後部的燃料倉內。該機型只需在現有機型基礎上做小幅改動,加裝一塊同樣使用氫能的燃料電池,以便在需要時爲發動機提供額外推力。

    第二款概念機型則是使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支線飛機,載客量爲100人,航程爲1800公里。

    第三款概念機型是一款“飛翼”(aile volante)機型,載客量和航程與渦輪發動機版本類似。

    空客集團技術部門負責人維塔蒂尼(Grazia Vittadini)介紹稱,氫能產生的推力是航空煤油燃料的三倍,但需要四倍於煤油的空間,而且液態氫只能在零下253度保存。

    此外,爲了分散壓力,燃料倉只能做成圓柱體或球體,這意味着不能像目前常規飛機一樣將其安置在機翼各處。但這同時也意味着氫能飛機的外形可能相對於常規飛機會做出很多改變,不再侷限於引擎掛在機翼下面的傳統樣式。

    空客集團、發動機製造商賽峯集團(Safran)、二者的合資公司阿麗亞娜集團(Arianegroup)、以及法國航空航天研究院(Onera)共同組成了聯合體,從今年年初起投入到航空氫能利用的研究中。

    福瑞表示,技術攻關大約需要5年時間,隨後確定供貨商和生產基地需要兩年,因此氫能飛機有望在2028年進入生產立項環節,而空客集團的雄心則是到2035年成爲第一家推出氫能飛機的生產商,而爲此投入的經濟成本將會是“數百億歐元”。

    法國政府在今年六月初確立了“碳中和飛機”的目標,並準備從現在起到2022年投入15億歐元,來支持航空業向這一方向邁進。

    從更大方面來說,各國都將氫能作爲未來能源的一個主軸,德國計劃爲此投入90億歐元,而法國則計劃投入70億歐元。(凱文編譯)

    高仰止 本文來源:民航資源網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