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之滨的天地、山川和田野之间,临沂临港的城市生活画卷徐徐展开,历史、自然、人文、科技在此和谐交融。10年来,风华正茂的临沂临港,肩负使命,奋力谱写赶超跨越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这波澜壮阔、奋楫争先的发展历程中,永远不变的,是临沂临港逐浪潮头、创赢未来的鲲鹏之志。

十年临港

十年征程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

他和临港的故事

在临沂临港工作的小伙子刘茗来自千里之外的德州宁津,是我们口中常说的“外地人”。2013年,在济南媒体行业工作多年的他,受到全省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感召,怀揣着年轻人应有的激情和梦想,来到了临沂临港这片年轻活力的创业热土,亲身参与、亲眼见证了10年中临港区从偏远落后到现代新城的蜕变,如今对他来说,临港区早已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因为缘分,他来到了临港;因为缘分,他收获了幸福;因为缘分,他明确了奋斗的方向,在临港这个大舞台,演绎出了人生的“幸福三重奏”。

工作在临港,干劲十足

初见刘茗时,他正在电脑前和同事讨论着重点项目集中奠基的情况,目光炯炯、精神灼灼的他,时刻保持着干劲十足的工作状态。回想起在临港奋斗的一幕幕,刘茗感慨万千。

2010年10月,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省级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那时,这座位于黄海之滨的新建开发区,地处两省三市交界处,是在4个传统农业乡镇基础上设立的,基础差、底子薄,缺少主城区辐射带动。这片陌生的土地过于安静,用刘茗的原话表述,“一到晚上连个人影都见不到,到处漆黑一片,下班后吃饭娱乐的地方都没有”。从省城来到临港的他,当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将扎根于此,成为了一位地道的“临港人”。

“生活不便还可以克服,关键是工作条件也非常简陋,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就只能用厉家寨完小退下来的教室;没有办公电脑,就自己在家带,有时一间不足10平米的办公室却塞进了3个科室。“回想起当年奋斗的情景,虽然有些苦涩,但不难看出他的眼里满是激动,当时,作为临港电视台一名记者,他靠着一股敢闯敢干的勇气和劲头,用脚步丈量临港,用笔端记录发展,深入百姓基层,讲好临港故事,让更多的人认识临港,扎根临港。正如他说的,“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光。”

2015年7月,刘茗调整到临港区党政办工作。随着临港的跨越发展,工作节奏更快了,加班加点成为了常态。虽然连轴转的状态使得身体有些疲惫,但刘茗心里觉得很高兴,他说,“临港有种特殊的气质,会让奋斗其中的人产生一种使命感,一生之中能有机会,参与到临沂临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我觉得非常荣幸。”

生活在临港,舒适惬意

刘茗住的地方离单位不远,步行10分钟就可到达。2014年3月,他的妻子也来到了临港工作,夫妻俩结束了两地奔波的生活,把家安在了临港。“入住临港俊城时,整栋楼里就没有几户人家,晚上回来的时候还有点害怕,当时就想,什么时候这个地方能够万家灯火就好了。”

没想到不到10年,刘茗的希望成真了,新城附近的公园就有3个,并且周边人气越来越旺,每逢节假日,去附近的金港城吃饭,还需要排队。“临港正变得越来越好。以前交通不方便,从市中心赶来临港自己开车都要两个多小时,现在有了北疏港大道、鲁南高铁,交通越来越便利,一张纵横交错,联通八方的交通路网正在临港区铺开,为下一步临港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撑力。”

2016年1月,刘茗的女儿出生了,小家伙的到来让生活变得更忙碌、也更幸福。“我家宝宝是个‘临二代’,现在就读于俊城幼儿园,就在我们住的小区里面,特别近便。”

工作之余,刘茗就带着女儿在临港到处走走,看着临港美丽的风景,讲述着临港发展的故事。他说,在临港养娃最大的好处,就是这里的空气质量持续优良,晴天还会拥有专属的“临港蓝”,临港人的朋友圈常常被蓝天白云刷屏。

扎根在临港,未来可期

虽然刚来临港的时候,刘茗也曾有过搬回市区的念头,但在临港呆久了,便不由自主地会对这片土地产生一种眷恋和寄托。现在他逢人就介绍生活在临港的好处,“晨起跑步时呼吸着新鲜空气,你会爱上生态宜居的临港;和家人漫步在清华湖畔时,你会爱上舒适惬意的临港;登大山、游无极鬼谷时,你会爱上多姿多彩的临港;分秒必争地加班工作时,你会爱上蒸蒸日上的临港……”

如今的临沂临港,又迎来了一次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山钢永锋、钢投不锈钢、钢投优特钢等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今明两年将建成投产,仅山钢永锋就能提供6000余个工作岗位,可以说,临港正向富裕美丽“钢铁新城”阔步前进。

“爱上临港的理由实在太多“,刘茗感慨,“未来已来,临港可期,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记者:临港融媒 王志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