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隆,嘶嘶嘶,嗡嗡嗡,如果耳朵里有这么吵的声音,肯定是非常困扰的。想必谁都不想有这种烦恼吧,但实际中耳鸣困扰大多数的人群。

这种耳朵里能听到声音,但是实际上周围并没有噪音的症状,就叫做耳鸣了。

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声调、音量及强度波动不定,可为阵发,亦可为持续性。

临床上病人的主诉多种多样:

有的说自己脑子里有只蝉一天24小时叫个不停;

有的说头一晃动,耳朵就“哗啦”乱响;

有的听到了自己有节奏的“咚咚”心跳声;

有的头晕发作时耳朵总会“嗡嗡”的响个不停;

除此之外像“嘶嘶声”,“电视无台声”,“海潮声”,“汽笛声”,“浪涛声”,“吱吱声”,“隆隆声”,“唧唧声”,“呼呼声”,“冲冲声”,“雀叫声”,“雨雷声”,“树叶沙沙声”,“飞机轰鸣声”等等。

这些都是耳鸣的声音,但耳鸣仅仅是一个症状,它的病因是什么呢?

我们又可以用什么方法预防耳鸣的发生呢?

耳鸣的病因,机制不清,也许可能仅由于一小片盯聍接触到鼓膜而引起耳鸣,但也可能是由于一个位于听神经的肿瘤而导致。小小的耳鸣常常成为耳部及全身疾病的早期信号。

外耳道疾病

当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炎症肿胀发生阻塞等症时,可产生传导性耳鸣。

中耳疾病

当中耳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异常开放,各种类型的中耳炎、耳硬化症、颈静脉球体瘤等疾病时,也可产生传导性耳鸣。

内耳疾病

内耳的疾病多产生感音神经性耳鸣,常见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也是耳蜗功能损伤的一种表现,而其声调与听力损失频率有一定相关性。

其他疾病

除了耳疾病,全身性的疾病,如高血压,瞬间低血压,突发的疼痛等都有可能造成耳鸣。不仅如此,精神上的焦虑,抑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也会导致耳鸣。

耳鸣是非常常见的耳部疾病,不仅仅是一个耳朵出问题的信号,同时也可能是全身健康的信号灯。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

预防耳鸣:

远离噪声。

保持耳道清洁和干燥。

不要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应把声音控制在健康范围内,注意保护耳朵。

保证充足的睡眠,早起早睡,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遇到事情要冷静,不要过于激动,不要暴怒,以免刺激脑神经。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