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时代在变迁,但经典却从未被淹没,那一部部曾轰动一时的经典,至今深深地刻在观众的脑海里,同样被一次次提起。

1953年现代作家刘知侠撰写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一出版,便引起了轰动,于是以刘洪、王强为代表的铁道游击队的英雄形象也被搬上了大银幕。

作为抗日战争文学题材的重要经典之一,小说被译成英、俄、法、德等近10种文字,走出国门,而作品也被一次又次一次的搬上银幕,只是令人多最为难忘的还是1956年上映的《铁道游击队》。

影片讲述的是在抗日时期,山东临城枣庄的一支铁道游击队在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的带领下,活跃在铁路线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的故事。

该片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影片,它情节曲折惊险,险象环生,紧扣观众心弦,同时也有相当强的抒情性,表现了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当然,影片设计的非常巧妙,其中也不乏机智幽默的细节设计,让剧情变得张弛有度,让观众在紧张的间隙,也不由会心一笑。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撞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追随着记忆,不由也想起了剧中的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让我们跟着一起心神澎湃,浓厚的感染力,大概也是歌曲能传唱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影片之所以这么具有感染力,令很多观众都难以忘怀,是因为作品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它是具有生活原型的。

其中的副队长王强的原型叫王志胜,出生在铁路工人家庭,15岁开始跑火车,做小本生意,练就了一身"扒飞车"的本领,是铁道游击队主要创始人之一。

在这部影片中,冯奇便饰演了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另外在影片冯喆饰演了李正,冯笑饰演了小坡,他们并称为"上影三冯"。

由于他们都姓冯,很多观众都误以为他们是三兄弟,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名字却会时不时的一同被提起。

冯奇于1924年出生在北京,比冯喆小4岁,比冯笑大9岁,他的外形没有冯笑帅气,气质上也不如冯喆那么潇洒俊逸,但他的演技却是杠杠的,演啥像啥,可谓是自成一派。

三兄弟中,冯奇的戏路也是最广的,演得了正面角色,也演得了反派人物,而且相得益彰,毫不违和,他也是三兄弟中最为高寿的一位。

他从小就喜欢听京剧,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听多了之后,他也不由想试试,而这一开口便不得了了。

15岁时,他首次登台亮相,不仅扮相俊美,他还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因而一开口,便赢得满堂喝彩,于是在这条艺术的道路上,他愈走愈远。

1942年,18岁的冯奇考入了大同话剧团,成为了专业演员,据悉,有人曾问冯奇:你长得慈眉善目的,怎么在电影里总演坏人呢?

冯奇却说:别提了,自从我在《春苗》里饰演了一个不务正业的医生后,一上街就有人指着我说"看,那不是钱济仁吗?"从此,导演就尽让我演反面人物了。

话虽这么说,但冯奇塑造的正面人物还是蛮多的,《两个巡逻兵》、《铁道游击队》、《舞台姐妹》、《长虹号起义》中,他便是了解放军干部、游击队员、老艺人的形象。

不过,后来的《红色娘子军》、《阿诗玛》、《春苗》、《蓝色档案》等影片中,他演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反面人物。

他在影片中的角色多变,不仅演得好人扮的了坏人,也同样能在古装剧和现代剧自由穿梭,一个细微的眼神,就能让角色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实在让人忍不住为老戏骨的演技喝彩。

在八九十年代,已六七十的他依旧活跃在大银幕之上,并出演了《石榴花》、《张衡》、《青山夕阳》、《江城奇事》、《夜半惊魂》、《新十字街头》等影片。

冯奇曾说过:演员有主次,角色无大小,仿佛一支乐队,有不同的乐器,都有各自的作用,只有恰如其分地发挥,才能奏出和谐的乐曲。

令人遗憾的是在2015年4月13日上午,这位令人敬重的老艺术家却阖然长逝,享年91岁。

他们冯氏三兄弟终于在天堂重逢了,但人间却永远的失去了他们,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追索,愿新生代演员能继承他们的遗志,在演艺圈挥斥方遒,施展自己的过人的才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