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位論文作假納入信用記錄 研究生教育改革提質

來源: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9月22日,教育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對此進行解讀。爲適應社會需求變化,提供更高質量的研究生教育,《意見》從優化規模、創新招生、從嚴管理、條件保障等四方面提出了28條具體意見。

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發展,我國研究生教育已經從1949年在學人數600多人,發展到今天300萬人的規模。經歷了從小到大的發展之後,如何“由大到強”?《意見》爲15年內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繪製了藍圖。

爲全面從嚴加強管理,提升培養質量,《意見》提出,嚴格規範培養檔案管理,探索建立學術論文、學位論文校際館際共享機制,將學位論文作假行爲作爲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意見》要求把論文寫作指導課程作爲必修課。抓住研究生培養關鍵環節,健全學術不端行爲預防和處置機制,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爲的查處力度。統籌運用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質量專項檢查、學位論文抽檢等手段,強化對培養制度及其執行的評價診斷。

此外,擴大學位論文抽檢比例,提升抽檢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對無法保證質量的學科或專業學位類別,撤銷學位授權。對問題嚴重的培養單位,視情況限制申請新增學位授權。

近來,學術造假行爲頻現。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導陳新忠談道:“目前研究生培養的最大問題是:很多學校要求研究生髮表一定數量一定層次的期刊論文才能答辯畢業,而許多研究生根本不打算在畢業後從事學術相關工作,學術成長缺乏內在動力,學術論文質量大多不高,學術不端時有出現。《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將學術作假計入信用檔案,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在發佈會上談到,教育部對學術不端、學位注水的問題一直堅持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露頭就打。2016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爲辦法》,2019年組織進行了專項檢查。下一步,將從教、學、評、管四方面繼續加強管理,確保學位沒有任何“注水”。

“研究生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學風不實。很多學生和老師都只是把研究生教育當作一個過場,形式上走走而已,而缺乏真正培養本領、解決問題的追求。《意見》在導向上引導務實,在管理上應大大加強對作假行爲的懲處,只有嚴懲不貸,才能以儆效尤。”中國科學院地理所研究員賈紹鳳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培養類型結構的優化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點。《意見》要求,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將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原則上只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專業學位授權點爲主。

在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上,《意見》要求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實施“國家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計劃。科學規劃佈局建設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儲能技術等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實施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緊缺博士人才自主培養專項。

專業碩士擴招、推進產教融合,都是加大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表現。目前,專業學位碩士生招生超過60%,形成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分類發展、齊頭並進的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