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劉備創業不易,和關羽張飛一幫老兄弟們奔波打拼了一輩子,最終纔打下了蜀漢的基業,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何況是出了“樂不思蜀”的劉禪這樣的不肖子孫。

蜀漢在昭烈帝劉備死後,諸葛亮勵精圖治,才終於穩固下來,不想諸葛亮死後不到三十年,風雨飄搖的蜀漢就投降滅亡而告終了。

公元263年,曹魏大將鄧艾偷渡陰平,來到成都平原,在綿竹死戰諸葛瞻之後來到成都腳下,劉禪不顧成都還有數萬軍民的事實,掛璽出降。

投降後的蜀漢自有一番動盪,當年一起打江山的關羽、張飛等的後代,最後的結局卻大不一樣。

蜀漢滅亡,爲何張飛一家安然無恙,而關羽後人卻滿門被殺?

話說當時投降的時候成都還算是一片祥和,後主率太子諸王,及羣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出北門十里而降。也就是劉禪自己把自己的手反綁起來,旁邊抬着自己的棺材,出去投降鄧艾,表示不再抵抗,自請受罰,是古代君王戰敗投降的儀式。

鄧艾扶起後主,親自解開他反綁着的手,又焚燒了棺材,然後並駕齊驅的入城。入城之後是香花迎接,到了皇宮,鄧艾拜後主爲驃騎將軍,其餘文武,各隨高下拜官。之後還請劉禪暫居皇宮,出榜安民,交割倉庫,令太常張峻、益州別駕張紹,招安各郡軍民,還派人說降遠在劍閣的姜維。

而鄧艾所帶的魏兵則要求秋毫無犯,這時蜀漢的各家族都相安無事,並沒有血腥屠殺。如果歷史的走向是這樣那就好了,但是劇情往往不是這樣,鄧艾佔領蜀漢之後就萌生出了自專之心,野心膨脹了,而另一邊還有一個遠在劍閣的鐘會在不斷的受姜維的教唆,終於引發了二士爭功的局面。

鄧艾的確恃功而驕,任意行事,接着受到了鍾會的污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衛瓘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鍾會佔據成都之後則萌生不臣之心,圖謀據蜀自立。以郭太后遺命之名,矯詔討伐司馬昭,部將們不願意成爲反臣,爲部將胡烈所害,死於亂軍,可憐姜維也妙計不成,自刎而死。

自此成都大亂,蜀將張翼等死於亂軍之中,太子劉璇、漢壽亭侯關彝,皆被魏兵所殺。軍民大亂,互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在這期間,應該發生了很多搶劫、姦淫擄掠、殺人放火的事情,這一亂亂了多久呢?旬日,也就是十來天,本來是花團錦簇的錦官城成都,也變成了一片焦土。

而在成都的魏軍之中,有一大將名叫龐會,乃是當年在襄樊大戰關羽的龐德之子,因爲龐德忠心於曹魏誓死與關羽相戰的原因,其後代龐會等諸子在曹魏受到了尊重與厚待。龐會被封爲了關內侯,邑各百戶,而龐會其人性格勇烈,有先父的風範。

雖然關羽和龐德相爭乃是國仇,兩個人並沒有私怨,但是龐會並沒有這麼認爲,他認定關羽就是殺父仇人,只有殺了關羽後人纔算是爲父報仇,所以在王隱的《蜀記》中,記載“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殺光了關羽全家纔算是報了父仇。

另一邊三弟張飛的家人卻安然無恙,原因有三個,第一是因爲當時張飛次子張紹乃是蜀漢重臣,又是劉禪心腹,官拜侍中,有投降獻城的功勞,所以自然會得到魏軍優待。

第二則是因爲張飛的夫人夏侯氏乃是夏侯淵的侄女,之前被張飛擄走娶爲了妻子,要知道曹魏和夏侯一家是不分家的,不僅世代通好,而且相互聯姻,雖然那時曹魏已經是司馬家在掌權了,但夏侯氏的影響力還是不容小覷,魏將們對夏侯家多是親近或忌憚,張飛後人一家得到魏軍的優待也就說得過去了。

第三個原因則是張飛家族在蜀漢算是外戚,劉禪的妻子張皇后就是張飛的女兒,張飛前後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劉禪,其中張女早逝,次女繼任爲皇后。雖然成都城中大亂,但作爲重臣和外戚的張家,受到劉禪的庇護還是綽綽有餘的。

所以最後劉關張三兄弟中,關羽子嗣全無,而張飛的小兒子張紹則帶着全家去了洛陽,封侯進爵,雖然過着的是軟禁的生活,不過總比死於亂軍之中,屍首全無的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