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书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这话,相信很好地描述了秋分的特征。秋分是我国最早定下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日子。“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这天,正是昼夜平分点,即白天和黑夜等长,秋分过后,北半球白昼开始变短,出现昼短夜长的情况。

秋分有很多物候特征,比如,秋分初候雷始收声,也就是说,秋分以后,下雨便几乎不再打雷;而蛇虫之类的物候性生物,开始躲在洞穴之中冬眠了,要等到第二年惊蛰才会重新出来活动;另外,对中原一带来说,秋分后雨水开始稀少起来,江河的水位也开始渐低,甚至出现干涸的情况。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一说,而古代祭月的时间,便是秋分,因此秋分在中国古代有着重大的祭祀意义,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代帝王,要在秋分这一天进行祭月活动,祭月的场所,便是“夕月坛”,现在北京还存在的月坛,便是清代帝王秋分祭月的场所。

一、秋分、祭月节与中秋

我们现在的中秋节,其实便来源于秋分祭月这一传统活动。

最初,“祭月节”这一天是在秋分时,但是,这一天的日子,虽然都在农历八月,可是具体哪一天却不知道,这样也就意味着,祭月节不一定是在月圆时,试想,若是月初或月末,祭月却没有月亮,那岂不是太煞风景了,因此,为了能够更大概率看到月亮,祭月节便从秋分改到了十五,也就是现在的中秋节

随着祭祀习俗的淡去,人们中秋时便以赏月为主,而传统文化中又赋予了中秋更多的文化内涵,以此逐渐发展为现代庆祝阖家团圆的中秋节。

虽然,现在秋分已经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淡化,但是,许多地方,仍然保存了秋分时的一些习俗,这些习俗又非常有意思,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二、秋分趣俗

(1)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北京过去有祭月的习俗,皇帝在月坛祭月,普通百姓在家中祭月,据记载,“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不过,祭月时,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便是“男不拜月”,有些地方还有俗谚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说男子不拜月亮,因为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严重,男子是不能轻易给女子下跪的,而月亮恰恰是代表女性,在神话传说中,月宫中的嫦娥也是女子,因此男子不能跪拜。

还有像广东一些地方,祭月时,人们会祭拜一位木雕的凤冠霞帔月亮神像,以表示祭月。另外,在南方还有一些地方,会特地用芋头作为祭月的贡品,至于为什么,却很难有清晰的解释。

(2)岭南地区吃秋菜

岭南地区,曾经非常流行在秋分时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菜,当地称为“秋碧蒿”,其实就是野苋菜。

秋分当天,乡亲们会全家老少一起出动,到野地中寻找这种细嫩的小野菜,采回家后,和鱼片一起“滚汤”,做成一种叫做“秋汤”的东西,据说当地还有一个顺口溜,“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3)粘雀子嘴

秋分时,农民会按照习俗吃汤圆,而且还要将十个或二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后,用细竹竿插着放在田地边,叫做“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鸟雀不要来破坏庄稼,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祝愿而已。

(4)送秋牛图

有些地方,还有“送秋牛图”的习俗,秋牛图,是用黄纸或红纸印上全年的节气,并且画上农夫耕种图,寓意来年耕种丰收,也是农民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形式。

一般送秋牛图者,都是些能言善说、能说会唱的人,到别人家,牛图还没拿出来,便一阵吉祥话,并且还要“打秋风”,不说到主人给钱不罢休。当然,这种兼娱乐兼民俗的活动,主要还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期望。

(5)秋分到,蛋儿俏

所谓“秋分到,蛋儿俏”,是说在每年秋分这天,要进行立鸡蛋的活动。

人们会选择一枚鸡蛋,轻轻地将其放在平桌上,看谁能够把鸡蛋立起来,便意味着好运。当然,大多数人,一次是成功不了的。

至于为什么要立鸡蛋,也是有说法的,古人认为,秋分是一年中昼夜等长的日子,也就是阴阳最平衡的状态,因此这天立鸡蛋,比较容易。

怎么样,这些习俗是不是非常有趣?你们那边,还有什么有趣且独特的秋分习俗吗?欢迎大家分享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