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维为:印度人自封“世界第二强国”,我们需要害怕吗?)

近来,中印边界摩擦再起。9月8日,中国西部战区发言人表示,非法越线进入班公湖南岸的印度军队向前出交涉的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中国边防部队被迫采取应对措施稳控现地局势。发言人指出,印军的行径性质十分恶劣,中方提出包括印方立即撤回越线人员、严肃查处鸣枪挑衅人员等严正要求。

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区的行为是对中国的挑衅和对规则的破坏。中国不希望中印边境地区开战,但会为了保卫中国领土完整而采取任何行动。

在2007年的一项调查中,大部分印度人认为印度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印度也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印度的软件业、制药业突飞猛进,于是产生了“印度超越中国”的声音。

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张维为老师在《中国触动》这本书中对“印度能否超越中国”的解读。

现在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欧盟的一位官员曾对我说,欧洲的投资者普遍认为:你去中国和印度投资都可能会经历失败,但如果你不去那里,那么你已经失败了。

中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起点比较相近。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当时两个国家都很穷,但印度情况比中国略好一些,因为中国连续经历了数十年的动荡战乱,印度则相对稳定。

两个国家过去几十年走了不同的政治道路,半个多世纪过去,中印两国差别巨大。从世界银行等机构公布的2010年的统计数字看,印度和中国的差别大致可以概括为2、4、6、10、20和不可比。

2就是中国的粮食产量是印度的2倍,尽管中国的可耕地少于印度。中国的网民数量是印度的2.5倍。

4就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外贸总额、原油产量、发电量等大约是印度的4倍。

6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钢产量、电视机数量等大约是印度的6倍,而艾滋病人数低印度6倍。

10就是中国吸引外资额大约是印度的10倍,中国的人均寿命也高印度10岁。

20就是中国吸引的境外游客的数量约为印度的20倍。

不可比就是两国在高铁、高速公路、奥运会奖牌总数、妇女地位、贫民窟状况等方面,两个国家无法比,中国的情况比印度不知好多少倍。

专家:印度人自封世界第二强国 我们需要害怕吗?

这些还只是数字上的差异,如果你去印度实地访问,你可能会感觉这个差距更大。

你可以驾车从北京或上海市中心出发,往任何方向开20个小时,你把你一路所看到的贫困现象加在一起,会少于你从印度的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市中心往城外开2个小时所看到的贫困。

此外,印度的腐败程度也高于中国,环境污染也比中国严重。

西方总觉得“民主”的印度应该超过“不民主”的中国,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印度要赶上中国,还真不容易。

印度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还是一个相当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其民主制度的品质不高。

专家:印度人自封世界第二强国 我们需要害怕吗?

以我之观察,印度的政治制度难以创造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一些基本条件,如社会平等、土地改革和妇女解放。没有这些基本条件的实现,印度是无法赶上中国的。

在社会平等问题上,印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种姓制度,印度的“民主”制度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未能在人的思想层面和社会生活层面真正废弃这种严重违反人权的制度。

专家:印度人自封世界第二强国 我们需要害怕吗?

在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种姓制度依然我行我素。印度独立都60多年了,但你去印度农村的小学教室看一看:高种姓的孩子有小木凳坐,有课本念,有小石板写字;低种姓的孩子坐在地上没有课本,没有石板。

为什么政府不能废除种姓歧视呢?我得到的答复是:法律上是废除了,但这里的校长、教员和学生都是印度教教徒,大家都觉得这样做很自然,并不别扭,低种姓的孩子自己也觉得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

你问10个印度人,有没有可能在今后30年内消除这种制度,9个人会告诉你“做不到”。印度的贱民阶层人口为1.6亿,这么大一个群体没有真正解放,印度怎么实现现代化?

印度也曾进行过土地改革,但很不彻底。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政府想把大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但一直遇到巨大阻力。

英国人给印度留下的法律包括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法律。拥有土地的大地主都强调土地改革是违法行为,这些人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竞相成为各级议会的议员,阻扰政府出台任何土改方案。

专家:印度人自封世界第二强国 我们需要害怕吗?

印度的妇女解放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办婚姻、童婚广泛存在。女子出嫁要向男方赠送大量的嫁妆,每年因嫁妆不足而被活活烧死的妇女成千上万。

在印度教里,一个妇女结了婚,她的丈夫一般就被看作是她的主人。妇女地位低下,阻碍了印度妇女智慧和能力的发挥。

虽然印度政坛有英吉拉·甘地、索尼亚·甘地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但与巴基斯坦的贝·布托夫人一样,这并不说明这些国家妇女地位高,而恰恰说明了这些国家的民主品质的问题,大部分民众仍然对名人的配偶或后代抱有一种盲目的迷信。

西方也有不少人认为印度是一个法治国家,所以比中国更有前途。实际上你只要去印度实地观察一下,就知道印度的法律在很多方面已经构成了印度的沉重包袱。几十年前制定的法律,早已不合时宜,但你要改动却很困难。

印度的改革和中国的改革还有一个巨大的差别,这就是中国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推动改革,印度的很多改革却只能悄悄地进行。

印度虽然有所谓言论自由、媒体自由,但主流意识形态从1947年独立以来一直是偏“左”的,而现在进行的改革一般被认为是偏“右”的,所以政府很少公开宣传改革的必要性,大部分印度人也不知道有“改革”这桩事,政府的改革派实际上也是“少说多做”。

但是如果没有民众对改革总体认识的提高,改革在实践中自然会遇到很多障碍。印度模仿中国建了各种特区,但进展速度非常慢,遇到各种势力的抵制,就是一个例子。

专家:印度人自封世界第二强国 我们需要害怕吗?

表面上看,印度是个开放社会,但实际上印度普通民众对外界的了解远不如中国。美国的芝加哥全球事务理事会2007年在印度作了一个调查,居然发现大部分被访人认为他们的国家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7年2月2日)

我曾对印度的杰恩教授说,从我自己的研究来看,还没有发现一个发展中国家能通过一人一票而实现现代化的,但我倒是希望印度能走出一条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从而能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

近年印度在不少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绩,特别是软件业、制药业等,其中不少独特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总体上看,由于没有一个致力于现代化的强势政府,印度未能克服一些制约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如种姓制度、妇女解放、土地改革、文盲和赤贫等。从这个意义上,印度要赶上中国确实不易。

相关阅读

印官方:“给解放军造成重大伤亡!” 之后…

环球时报

“ 6月15日在加勒万发生一场对峙,印度军队对中国军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有人说,史上最大“印吹”横空出世了。

这是印度国防部长刚刚面对议员们做出的通报。当然,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又强调和平解决边境危机的重要性。

这次讲话被普遍报道为印度政府“自中印对峙以来的第一份官方声明”。

辛格到底想说什么?在这份声明背后,印度面临着什么样的状况?中印边境现在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1

自3月份疫情以来一直中断的印度联邦议会,终于复会了。15日,印度联邦议会下院重新召开。

对中国人来说,最关注的是,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在会上就中印在列城地区的军事对峙发表了讲话。

印媒说,这是中印在拉达克东部实控线沿线持续对峙以来,印度政府发表的第一份官方声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辛格的讲话不长,一方面是宣扬印方如何占理、如何英勇,尽量把造成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的责任甩锅给中国,批评是“中方打破了之前的协议”,称“印度军队的背后是13亿印度人民”,“印方已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

另一方面,辛格也强调要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并表示,“过去,我们与中国边境地区的长期对峙局势得到了和平解决。即使今年的局势在所涉部队人数和摩擦点数量上都大不相同,但我们仍然致力于和平解决。”

应当说,辛格的讲话内容跟这段时间以来印方的主基调是一致的,最后的落脚点还是想通过谈判来解决边境问题,这部分的话是讲给中方听的;

而至于前面甩锅、放狠话的部分则是讲给印度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把印度包装成一个受害者的角色,来转移印度国内对莫迪政府的压力。

实际上自从中印对峙以来,从莫迪到辛格等人都就边境问题发表过多次讲话,但与此前纯粹“打鸡血”的演讲不同,这次讲话,辛格从印方角度提供了一些具体细节。

其中最吸引印度媒体注意的,是辛格在讲话中提到,“ 6月15日在加勒万发生了一场对峙,印度军队对中国军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我想保证,我们已准备好应对任何情况。”

此话一出,印媒纷纷重新挺直了腰杆,把这一细节放大加粗,做成大标题挂上了首页,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中国人都笑了。

2

坦率地说,辛格的讲话没有太多新的内容。

印度政府这个“自中印对峙以来的第一份官方声明”,与其说是对国内及国际的郑重宣示,不如说它更像是为安抚那些吵吵嚷嚷的议员们而临时搬出来的通报。

一个背景是,几个月以来,中印边境对峙的话题一直被反对党国大党拽在手里,作为攻击莫迪政府一个武器。

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一直要求莫迪政府讲清楚中国在实控线一带的“侵略行为”,他还指责政府涉嫌帮着中国“隐瞒真相”。

在这次会议开幕的第一天,也就是14日,国大党领导人多次试图在下议院提出这个问题,但被议长拒绝了,原因是“这个问题相当敏感,需要谨慎处理”。

随后国大党批评莫迪政府试图破坏反对派的“真正关切”,有媒体说,辛格的这次讲话正在是议会的压力之下进行的。

但实际上,在反对党提出的三大议题中,涉华议题排在最后。

排在它之前的是,疫情和经济。

已被疫情缠住不得脱身的印度,感染人数即将突破500万。

这一数字预计还将持续上升——最近几天,其新增确诊人数都超过9万,此前有预测认为,印度感染人数将在三到四周赶超美国。

莫迪上月在Instagram上发了一段在自己官邸散步、身边有孔雀相伴的视频。拉胡尔·甘地批评说,印度人保命只能靠自己了,因为“总理正忙着逗孔雀”。

就连这次会议本身也难以逃脱疫情的阴影。据报道,在截至12日在议会大楼进行的测试中,就有56人在检测中呈阳性,其中包括25名议员。

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印度第二季度GDP萎缩23.9%,是1996年公布这一数据以来的最糟糕表现——众所周知的是,印度真正的暴发其实出现在第三季度。

无论如何,这场疫情赤裸裸地暴露出印度糟糕透顶的社会动员力。

这种动员力投射到军事领域,就是一个国家的战争动员力。

也是14日,莫迪在议会召开前按照惯例发表了简短讲话。

他并没有直接就中印局势表明任何态度,而是绕了个弯,给一线士兵猛打鸡血。

他说:“我们的士兵以极大的勇气、热情和坚定的决心站在边境保卫祖国。他们正站在艰险的高地上,而且几天以后即将迎来降雪。同样,我相信议会将以一个声音、发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坚定地站在守卫我们边境的士兵身后。”

也难怪莫迪会特别提到天气,毕竟即将到来的严冬,才是对印度军队的最大考验。

只是,等到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的时候,不知道鸡血还好不好用。

3

无论是军力还是社会综合实力,中国的优势都是压倒性的。

正是这种优势,支持了中国即使在摩擦不断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理性。这是一种强者的宽广。

一方面,在军事领域,解放军持续释放出强大的威慑力。

自9月以来,西部战区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了多场演练,其中包括“发现即摧毁的” 红箭-10反坦克导弹演练、多兵种全要素立体夺控演练、“空投热食”后勤补给演练等。

这些演练,对印军、尤其是一线部队的心理压力显然十分巨大。

另一方面,中国坚持以外交方式,坦然面对分歧。

中国驻印使馆14日刊出大使孙卫东近期的一次谈话内容,他在谈话中重申了中方对于中印关系的看法:中印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中印要和平、不要冲突;要合作共赢,不要零和博奕;要信任,不要猜忌;中印关系要前进,不要后退”,他说,若两国落实双边外长会晤共识,并贯彻到一线部队,坚持对话谈判,就能克服困难。

这是中印外长达成五点共识之后,中国方面再一次的释放善意。

在边境地区也出现一些积极迹象(尽管可能是暂时的):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虽然仍在持续,但总体局势在趋稳,特别是班公湖地区的情况出现缓和。

在外长会晤以来,双方没有再发生过直接的冲突。并且据透露,解放军在多个点位上取得了对峙优势,印军最终没能占到一分便宜。

印度媒体还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双方将举行期待已久的军长级会谈,虽然日期尚未确定,但很可能就在本周。

从长期来看,僵局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它终究会过去。

已经基本上摆脱疫情困扰的中国社会,无论对解放军还是对外交团队,都保持着坚定的信心。

反观印度,它在疫情暴发、经济断崖式下滑中的吵吵嚷嚷中逞能地要对外示强,却又囊中羞涩,拿不出相应的资本。

中印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这更是印度的十字路口。

希望印度不要病急乱投医才是。

吴金明 本文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吴金明_NB1797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