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經濟,憑藉其巨大的拉動效應,是增強城市吸引力、帶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從1988年荔枝節蹣跚起步,深圳的會展業與特區共成長,形成了“雙展覽中心”交相輝映的硬件支撐,更走出了高交會、文博會、電博會、光博會等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和一定的國際知名度品牌展會。

與此同時,在“展館-展會-產業-經濟”鏈條的帶動下,深圳的多個行業飛速發展,產業結構也正加速轉型升級。

9月23日中國物流與供應鏈博覽會正式開幕。據相關的數據統計顯示,自1988年高交會前身荔枝節舉辦至今,深圳平均每3天就會有一次展覽舉行,不僅將深圳展覽總面積推至全國第四,這座會展中心更是躋身全國展館前三。

今天的深圳,位於福田中心區的深圳會展中心與位於寶安大空港片區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交相輝映、相輔相成,爲各種展覽的順利舉行提供了硬件保障。但將時間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深圳會展業的發展大幕卻是在八卦嶺工業區拉開。

1989年6月,深圳國際展覽中心就在原八卦嶺工業區西北角建成。這座總建築面積近4.2萬平方米的“老國展”在建成之後,迅速迎來了特區成立以來的首場國際展覽,1989國際消費技術展覽會。自此,深圳正式告別了沒有大型綜合展覽中心的歷史。

早已拆除的“老國展”一度引領風潮,但有遠見的建設者們並不滿足。1999年,首屆高交會在臨時興建的高交會展覽中心舉辦,打響了日後被稱爲“中國科技第一展”的頭炮。同年,總投資31億元的深圳會展中心明確選址中心區。

深圳會展中心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林漢軍:當時籌備第一屆高交會的時候,我們沒有這方面大型展會的經驗,但是在當時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們組委會辦公室克服了困難,做了詳細的方案,現在我們在高交會的組織上有一套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在國內很多大型的展會都向我們進行學習。

2002年,深圳會展中心動工建設。2005年,第六屆高交會成爲會展中心建成後入駐的首個大型展會。至此,深圳會展業全面進入爆發增長期。數據顯示,自開館以來,每年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展覽達100場次之多,會議活動1800多場,年展覽面積超過280萬平方米。同時,深圳也逐漸建立起較爲完善的會展業政策扶持和市場運行體系,並在國內率先制定了品牌展會排期規則,營造了優良的市場環境。

深圳會展中心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林漢軍:得益於“航母”高交會及其帶動的一系列專業大型展會,深圳也通過“展館-展會-產業-經濟”鏈條,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深圳的電子信息、醫療健康、家紡布藝等多個行業飛速發展,並影響全國。

2011年,深圳會展中心場地爆滿,深圳市經信委向市政府正式提出建設新的會展中心的建議,深圳會展業進入新發展時期。

2016年9月,全球最大室內展覽面積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工建設。歷時3年,於2019年國慶前夕正式落成,並在同年11月迎來首展。這座規模宏大的展覽設施,擁有近100多個不同類型的會議空間、2萬平米的活動中心。在它的周邊,一個集商業、辦公、酒店、公寓及會展公園於一體的複合業態正在慢慢形成。

深圳市招華國際會展運營有限公司 常務副總經理 毛大奔:3到5年之內,我們預計全年的展覽規模可以達到500到700萬平方米,全年來參展參觀的商務人羣可以達到500萬到1000萬人次,對於先行示範區將起到很大的助力作用,能夠強化深圳作爲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作用。

今年6月20日,歷經疫情影響造成的5個月沉寂,深圳會展中心和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同辦復甦“首展”,爲深圳會展業吹響重啓的號角。與此同時,深圳還特別制訂了《加快會展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展覽,持續提升會展服務,發展會展經濟。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所長 劉祥:此時啓動會展經濟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對當前疫情影響有很大的必要性,它不僅是會展業,更多的是產業的生態和產業鏈的構建,把我們產品向更大範圍、更大的人羣進行推廣。從經濟拉動效果看,它會數倍的放大。

記者 / 毛芸 古偉波

編輯 / 李天南 李添裔 池昕芮(見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