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口徑炮彈都造不好,炸膛多次,印度就這水平也想和解放軍對戰?)

《印度時報》報道,印度自行研發牽引式火炮系統的努力日前遭到重大挫折,在拉賈斯坦邦波克蘭靶場進行的一次試驗中,這門52倍口徑身管的155毫米“先進牽引式火炮”發生了炸膛事故。研製工作只得暫時中止。

發生事故的這款火炮是印度國防研究組織(DRDO)下屬“軍械研究發展機構”自行設計的。據稱承製企業是著名的巴哈拉特鑄造公司和塔塔動力特種設備部,火炮身管是由前者負責。更爲嚴重的是,印度自行研製的45倍口徑155毫米“丹努什”自行火炮和印度從美國購買的M777超輕榴彈炮,也發生過類似事故。

印度炮彈炸膛多次 媒體:就這水平還想對戰解放軍?

【發生事故的“先進牽引式火炮”】

火炮炸膛在專業領域稱爲膛炸,是一種危害很大的事故。主要陸軍國家在火炮試驗和使用中都曾經發生過膛炸事故,最近幾年,最出名的膛炸事故就是韓國的155毫米火炮事故,火炮身管後部被炸成兩段的場景慘不忍睹,現場人員大量傷亡,實戰中被擊毀也不過如此。

因爲火炮膛炸的嚴重危害性,軍事強國對這個問題都很重視。中國有關科研機構對各種膛炸事故進行分析研究後發現,膛炸事故主要由兩大類因素引發,一種是炮彈本身有問題,一種是炮膛沒有擦乾淨。

炮彈的問題又可以分成設計不合理和質量問題兩種。美國M198型155毫米榴彈炮曾經出現過發射藥設計不合理,導致膛壓超過火炮承受範圍而爆炸。需要知道,火炮發射藥應該是逐漸燃燒的,這樣才能推着彈丸“擠”出炮膛。理想的燃燒過程是彈丸飛出炮口,發射藥也正好燒完。不過爲了保險起見,一般炮彈都會多裝一點發射藥,確保把彈丸推出去,這就是炮口火光的由來。然而,如果發射藥結構不合理,剛點火就全都燃燒起來,就會造成太大的壓力,把火炮藥室炸裂。有時,發射藥的衝擊力太大,導致彈丸的引信提前解除、在炮膛裏爆炸,就會導致身管炸裂。

還有一些情況是發射藥或者彈丸裝藥存在質量問題,特別是存在裂紋。火焰侵入裂紋之後,就會迅速擴大燃燒面,把火炮炸裂。這種情況在過期彈藥上特別容易發生。

印度炮彈炸膛多次 媒體:就這水平還想對戰解放軍?

【印度從美國和韓國分別引進了M777和K-9】

中國科研人員還發現,如果火炮內膛擦得不乾淨,同樣可能發生膛炸。科研人員爲了證實這個問題,曾經特意找了一門老式100毫米高射炮,在炮膛裏塗了一圈油,模擬沒擦乾淨的情況。發射後,這個部位的身管果然發生了膨脹。

但是,隨着火炮科研的進步和知識的積累,近年來無論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還是其他傳統陸軍裝備強國,都已經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無論是試驗、演習還是實戰,都幾乎沒有發生過火炮膛炸事故。155毫米大口徑火炮是膛炸問題的關注重點,目前爲止,除了韓國和印度,還沒有查到這種火炮的膛炸報道。

印度爲什麼會發生這種問題呢?特別是美製M777火炮服役多年、質量上乘,即使在阿富汗山區的惡劣環境中也沒發生過膛炸問題。爲什麼到印度人手裏就出毛病?根據報道,M777在印度的這次事故發生在2017年9月2日,地點還是波克蘭靶場。但是報道中提到了一個重點:炮彈是印度人自己造的。當時的報道說:“射擊試驗期間,在發射第五發炮彈時發生事故,身管被炸成數片。”

在許多國內報道中,都提到印度無法自制大口徑炮彈,必須大量進口。其實,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印度確實需要大量進口炮彈,同時自己也能生產。然而,印度自己生產的大口徑炮彈並不靠譜,哪怕是技術要求不高的俄式125毫米坦克炮彈,印度也造不出合格品來。這纔是大規模進口的原因。

印度炮彈炸膛多次 媒體:就這水平還想對戰解放軍?

【印度從瑞典引進的FH-77B】

現代火炮雖然已經有百多年的歷史,但長身管火炮及其發射的炮彈並不是什麼容易造出來的東西。中國新一代155毫米火炮的研製,也是解放軍陸軍的最優先重點工程之一。國內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才徹底解決了大口徑炮彈的大批量生產工藝問題。其中的理由也很簡單,高膛壓火炮的工作條件,對炮身和彈藥、發射藥構成了極限挑戰,一個國家沒有足夠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科研實力,是無法充分掌握的。一旦打仗,就只能大規模進口。

不過凡事有例外,巴基斯坦從中國引進的彈藥生產線一直運轉正常,出品的125毫米坦克炮彈和155毫米榴彈在訓練演習中表現良好,甚至可以向國際市場出口。這是因爲巴方得到了中方的充分技術指導,並且嚴格遵照執行。

印度雖然先後從瑞典、以色列、美國、韓國引進了多種155毫米炮,但顯然引進不充分。導致M777事故的炮彈,就是從配套博福斯FH-77B榴彈炮的彈藥生產線上造出來的。因爲彈藥生產工藝的引進有很大缺陷,加上消化吸收工作沒有做好,才導致了彈藥不合格,報銷了寶貴的火炮。

印度炮彈炸膛多次 媒體:就這水平還想對戰解放軍?

【印度打算研製的中段修正彈藥】

韓國K-9自行火炮的引進可能給印度帶來更大的麻煩。韓國這幾年在國際軍貿市場上非常活躍,K-2主戰坦克和K-9自行火炮甚至打入了發達國家市場,但主要分系統實際上都是西方產品,韓國企業充當的不過是攢機商而已。事實證明,韓國企業在動力系統集成方面還算勉強合格,在高膛壓火炮這種極限系統上就要現原形。K-9火炮在韓國陸軍內部多次發生膛炸事故,但是因爲價格便宜,還是拿到了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多國訂單。對澳大利亞來說,因爲K-9的內彈道性能符合北約標準,直接從德國或者其他西方國家進口炮彈就可以了,問題不大。但是印度的選擇就很尷尬,進口韓國炮彈要面臨頻繁炸膛,用自己的炮彈要面臨更頻繁的炸膛,俄羅斯之前沒有155毫米口徑的炮彈(俄羅斯爲了搶佔市場,今年也推出了北約標準的155毫米火炮),買中國或者巴基斯坦的炮彈沒有政治基礎,唯一的辦法就是高價進口歐洲或者美國炮彈。以這樣的基礎條件,印度陸軍是沒有辦法和解放軍打炮戰的。似乎也沒有報道稱印度陸軍派遣重炮前往中印邊境。

印度炮彈炸膛多次 媒體:就這水平還想對戰解放軍?

【印度炮彈研製核心人物杉卡少將】

然而,DRDO並不打算放棄自制炮彈的努力,甚至還在進軍超遠射程的衝壓發動機增程155炮彈、155毫米中段修正彈、155毫米滑翔增程彈。

推薦閱讀:

解放軍播放"我在東北玩泥巴" 印度網友:中國怕了?

(原標題:果然就是那首歌!)

綜合印度ANI新聞網和《今日印度》網報道,中印雙方在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仍然繼續之際,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着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

印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猜測,解放軍此舉或是爲了轉移印軍的注意力,也可能是爲了給自己減壓。大聲播放歌曲不僅表明解放軍試圖分散印軍的注意力,還試圖向印軍表明解放軍瞭解印軍所有的行動。

報道稱,除了播放旁遮普語音樂,解放軍還使用印地語向印軍大聲喊話,提到印度士兵如何在一場無法勝利的戰事中送命,以及他們應該擔心冬天的到來。

《今日印度》則在電視節目中公開了解放軍對着印軍方向播放的旁遮普語歌曲,這首歌是印度流行愛情歌曲,歌名爲《Tunak Tunak Tun》。國內很多人聽到這個歌名可能覺得很陌生,但這首歌實際上曾經是國內火爆一時的“神曲”,歌名被網友空耳翻譯爲《我在東北玩泥巴》、 《多冷的隆冬》等等,有網友甚至還惡搞出了名爲《我在東北玩泥巴》的空耳視頻。而這個首歌曲之所以翻譯爲上述的名字,是因爲網友給出的歌詞中多次出現“我在東北玩泥巴”、“多冷的隆冬”的句子。“我在東北玩泥巴”和“我在大連沒有家”等歌詞也在一度成爲了當時流行的網絡用語。

果然就是那首歌! (來源:環球網)

來源:環視頻/胡適真

《今日印度》還稱,在1962年對印度自衛反擊戰爆發之前,解放軍也曾向印軍方向播放寶萊塢/印地語歌曲,以此作爲一種威嚇手段,同時也在向印軍表明他們懂印度語言。

印媒稱,印度軍隊的大部分士兵都使用印地語和旁遮普語交談,解放軍可能曾經聽到印度軍隊用印地語或旁遮普語哼唱歌曲,並試圖向印軍表明,解放軍並不擔心最近的事態發展。

在9月16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回應中印邊境局勢問題時表示:中方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的。中方一貫嚴格遵守兩國簽署的有關協定,致力於維護中印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同時堅定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安全。近期中印邊境事態的責任不在中方,是印方違反雙方協議協定和重要共識在先,非法越線挑釁在先,單方面改變邊境地區現狀在先,鳴槍威脅中方邊防部隊安全在先。當務之急是印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儘快在現地脫離接觸,以實際行動推動邊境局勢緩和降溫。

袁藝嬌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袁藝嬌_NB149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