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軍歷史上,許多將領20歲就在軍隊中擔任要職,他們年輕但又勇敢又足智多謀,令人欽佩。

在我軍歷史上,許多將領20歲就在軍隊中擔任要職,他們年輕但又勇敢又足智多謀,令人欽佩。

其中,李天佑是被彭德懷等老將軍蓋過章的“瓦瓦師長”,他15歲參加紅軍第七軍,16歲當連長,19歲當司令員,20歲當師長。

抗美援朝戰爭中,38軍在梁興初的領導下赴朝鮮作戰,獲得了“萬歲軍”的美譽,然而,這支軍隊的第一個指揮官是李天佑。

我記得在《梁間》裏,李雲龍曾經說過一句話:“兵承熊熊,必生窩”,軍隊先交給誰,能調整什麼,就看將軍敢不敢打。

彭德懷大喊:“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在這一吶喊聲中,或多或少,李天佑的軍訓心得已凝聚。

李天佑將軍來自廣西桂林柳塘圩高坡村,他來自一個小手工藝家庭。

魏國慶,廣西人,將軍,壯族,李天佑是漢族人。

壯族是廣西的主要民族,但在廣西也有漢族、瑤族、回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

李家情況不太好,他的父母養育了五個孩子,李天佑是家裏第三個。

不幸的是,他小時候被欺負過,在一所私立學校只呆了兩年,他就被迫出來謀生,跟着父母賣柴火、席子和竹器;

他又幸運了,他的兄弟姐妹被一個個送去領養,但他逃脫了被賣的命運,加入了一家米麪店當學徒。

他參軍,一方面是因爲他在社會大變革下的無奈選擇,另一方面是因爲他自己的個性。

家境貧寒的孩子倔強勇敢。

李天佑小時候,每天都出去買竹蓆,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一頭野豬,但他仍然無所畏懼。

晚年,將軍回憶起兒時的經歷說:“別說是野豬,即使你遇到老虎或獅子,你也不能撤退和戰鬥,”

1928年,14歲的李天佑不想再被剝削,於是選擇離開父母,報效國家,參軍。

當時,以李宗仁、白崇禧爲代表的地方軍閥長期控制着廣西全境,其影響被史學家稱爲“新廣西集團”。

軍隊在省內徵兵,俘虜了許多壯士,擴充了兵力,加入了國民革命軍,參加了北伐,以後成爲紅軍的強敵。

然而,李天佑並沒有成爲李宗仁、白崇禧的戰士,而是報名參加了北伐軍著名將領李明瑞的部隊。

他以基本的勤務兵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

他能喫苦耐勞,英勇戰鬥,不久就被提升爲一等兵,後來,他被派往由中共黨員張雲逸創辦的南寧市教學團。

在以張雲逸爲首的共產黨人的鼓舞下,李天佑被黨組織迷住了,渴望跟黨走,擺脫困難,爲人民謀福利。

他的想法與李明瑞不謀而合。

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後,共產黨在威脅下退出北伐,但戰爭並沒有停止。

深諳大義的李明瑞,知道蔣介石走了老軍閥的老路,於是決定發動一支軍隊對付蔣介石。

1929年9月,李明瑞領導起義,起義以失敗告終,有些隊員選擇跟隨老江,有些人(包括李天佑)跟隨李明瑞加入共產黨。

李天佑被接受爲共產黨員後,在鄧小平領導下投身百色起義,爲共產主義事業拉開了帷幕。

他雖然年輕,但既聰明又勇敢。

戰爭爆發時,他帶頭進攻敵人;當紅軍更加普及時,他把真理講得很完美;土地分割時,他爲農民兄弟們感到非常高興。

在貴州省榕江市,關於這場戰役取得好成績的報道很多,李天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張雲逸說,他戰爭很激烈,廣西軍閥要死,這是他最大的讚揚。

他隸屬於紅一方面軍,參加了長征、直羅鎮戰役和西征。

在湘江浴血奮戰中,他率領紅五師擔任軍團先鋒,他在廣西灌陽新圩與國民黨兩個師作戰3晝夜,成功保護中央機關縱隊安全渡過湘江。

三天三夜,他和戰士們餓了就喫生米飯和紅薯;渴了,就舀水喝。

事實上,在他參加的攻佔婁山關、攻打遵義市、赤水河四渡、平興關大勝利、四平四戰等著名戰役中,不難發現這樣的決心。

正因爲這個決心,起初上級和戰友都叫他“李膽”,後來又叫他“小老虎”。

經過20多年的火藥風波,李天佑4次受重傷,差點喪命。

1930年2月,紅軍第七軍在龍安與敵人會合,李天佑的腳被子彈刺穿。

傷勢剛剛好轉,他參加了攻打縣城的戰鬥,接到了攻破城防的任務,不幸的是,他的腿中彈了,同年6月,他帶兵襲擊百色,又傷了腳。

最糟糕的是1932年。

當時,李天佑奉命攻打贛州,他帶着70多名士兵衝向城牆,但他中了三槍,倒在地上。

士兵們對他大喊大叫,毫無反應。

看着血流成河,大家都誤以爲他快死了。

戰鬥結束後,作爲烈士從戰場上救出的李天佑,在醫生的診斷下做了手術,從鬼門關回來。

從這四起傷勢來看,李天佑“敢死”,他不是熊,而是像狼或老虎,他狂野而精力充沛。

解放戰爭中,參加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三大戰役中的兩次,殲敵近20萬人,遼瀋戰役指揮三萬人;平津戰役指揮三八、三十九軍,殲滅國民黨駐天津守軍13萬人。

在20多年的兵役生涯中,李天佑臨危受命4次,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在長征中苦戰三天三夜,粉碎了蔣介石在湘江以東圍殲紅軍的企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聲名鵲起;

他在東渡黃河,領導戰鬥,嚴重破壞了國民黨的兩個團;

他在平興關的勝利是他的主攻,他的士氣因亂喫日軍而大大提高;

他在平津戰役中佔領了天津,敵人聞風而逃,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他與聶榮臻、楊德志、周春泉、韓偉、鍾赤兵、曾澤生關係密切,是一位友誼深厚的戰友。

他是爲數不多的幾個出國留學的將軍之一,抗日戰爭時期,曾赴蘇聯莫斯科伏龍芝軍校深造。

他的名字叫天佑,因爲他的父母希望上帝能保護他,但他保護了中國的和平。

他於1955年被任命爲將軍,1957年任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1958年任廣州軍區代司令員。

有人叫他“李司令員”,他說:“這樣稱呼他是不恰當的,這不符合中央賦予我的職務。

中央軍委只任命我爲副司令員和代理司令員,以後你可以叫我李天佑同志,或者叫李副司令員。

新華社2005年12月6日在“永垂不朽”欄目播發的《李天佑,英勇無敵》電訊中提到,李天佑將軍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英勇善戰,爲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突出貢獻。

結合他的生活經驗,這一評價非常中肯和到位。

本文由劉明生稱長征[劉尚嶽]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成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