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9月22日-23日第三屆保定市旅發大會在保定市阜平唐縣、曲陽三地舉辦,作爲承辦地的曲陽縣陳文增定瓷藝術館以嶄新的姿態正以文旅融合的驚豔之容喜迎八方賓朋;藝術互動圈小編帶你觀摩新裝修的陳文增定瓷藝術館,感受定瓷文旅的魅力。

定瓷即定州窯陶瓷,產地在今河北曲陽,古屬定州,故名“定窯”。定窯燒製始於唐,興於北宋,失於元,是我國北方大地上繁衍幾代而影響深遠的一個著名窯系,同當時的汝、鈞、官、哥窯一起,號稱我國宋代五大名窯。

歷史上的金宋之戰,使興旺發達的定瓷業慘遭劫禍,定瓷工匠隨時局南流,故史有“北定南遷”之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在周總理的親自關懷下,失傳千年的定瓷開始走向新生。在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文增爲核心的領導班子帶領下,發揚“定瓷三傑”(陳文增、藺佔獻、和煥)的艱苦創業精神,歷四十年風雨坎坷,終於恢復、發展了定窯生產絕技

陳文增定瓷藝術館位於河北省曲陽縣南環中路367號,是曲陽縣人民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文化設施之一,由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北京大學教授袁行霈先生題寫館名。該館佔地9999平方米,建築面積爲8000平方米,展陳面積爲3000平方米,共展出陳文增大師定瓷、詩詞、書法作品2000餘件,於2017年6月建成開放。

陳文增大師從事定窯恢復與發展工作40餘年,使失傳800年的定瓷工藝重現人間,曾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定瓷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晚年,他將數十載創作的藝術精品與研究著作等悉數無償捐獻國家。他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世無私鑑,我無私藏。”這種光明正大、公而無私的大義之舉,值得後人學習與敬仰。

該館主體建築有四層,常設展覽集中在一、二兩層。一層展廳設有陳文增定窯瓷器展、陳文增書法作品展和陳文增詩詞展;二層展廳設有陳文增藝術文獻展、藺佔獻和煥定瓷展和定瓷歷史展廳。三層爲辦公與研究交流區,設有報告廳、圖書室、會議室、書畫交流室等。地下一層定窯歷史博物館、陳文增師生作品展廳。

大廳:

定窯文創產品展示區

展示區展品以陳文增先生定瓷作品、書法作品、詩詞作品爲依託,推出的系列文化創意產品,如將其代表性書法作品,定瓷作品刻花圖案與當代的一些工藝相結合開發出的有定瓷元素的絲巾、雨傘、掛件等等,這使廣大遊客都能選上一件小旅遊產品帶回家,讓定瓷文化走進百姓生活。

保定有寶曲陽品牌店

店裏匯聚了保定地區的特色產品,有石雕、定瓷、泥塑、易水硯、麪塑等工藝品,還有驢肉、蜂蜜、桃子、板栗、蘇打水等食品、飲品,

都是我們保定的名優特產品牌,種類豐富,遊客在這裏就能看到、買到全保定的特產。

中庭雕塑掛件

造型上採用蜿蜒曲線的形式。曲線源於定瓷泥土胚胎的初始形狀,象徵所有定瓷源於新生,從這裏走出。材質採用定瓷瓷片,瓷片上刻有陳文增詩詞作品。結合書法作品,整體給人一種柔韌之力,勁健之感,採用鏤空雕刻技術,增加了投影效果,把詩詞投射到地面,更好的形成光影斑駁感,便於遊客欣賞,同時也呼應着展館的主題。

一、陳文增定窯瓷器展廳

陳文增定窯瓷器展廳展陳面積420平,展廳名稱由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耿寶昌先生題寫,展出了陳大師90餘件定瓷精品,約佔館藏作品的五分之一。

陳文增先生的定瓷藝術是陶瓷史上一座奇崛的文化高峯,其以傳統文化爲中心,側重於對文化深度的挖掘和藝術氣質的表現,通這對歷史大勢的把握與現代文明進行對接,是對自然空間和文化空間的抽象和概括,體現了藝術家秋空霽月一樣澄明的品格修爲和大雅正聲的社會擔當。土與火淬鍊的信仰在定瓷的光影裏述說生命的奔放、藝術的雄強和文化的博大,於此,文化積累與時代機遇的世紀碰撞講述了當代定窯藝術對中國文化的世界表達。

二、陳文增書法作品展廳:

陳文增書法作品展廳名稱由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張旭光先生題寫,展出陳大師書法作品70餘幅,佔館藏陳文增書法作品六分之一。

陳文增先生的書法晚年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即自書自詩,他的書法剛正朗練,一如其正直的人格、開闊的胸襟、雄渾的氣魄,尚情尚意各蘊其裏。承載着藝術生命中最重要的定瓷氣息,多元的藝術情思、高蹈的人文蘊涵、豪邁的時代精神在水墨意韻中無聲地流淌,訴說着一個才學、才情、才藝兼備的書法大家不平凡的藝術人生。

書法作品中十八條屏《陳文增自作詩三首》長2.6米、寬0.6米是我館的鎮館之寶。

釋文:

“草花二月秀京華,天攜微寒入紫霞。楊柳依門頻稽首,客流日日數千家。八徑花開似雀屏,煌煌長案結華庭。飲罷定瓷杯裏酒,書壇醉寫後蘭亭。嘉山兀自臥孤篷,鳥向春煙天際融。腕下龍飛無客識,杏花笑指二王風。”

在十八條屏前1m和2m處,各製作兩面通頂的全息玻璃,書法作品後安放8臺高清激光投影機,從後向前投射動態書法文字,由於全息玻璃的特性,會讓觀衆感覺書法中的文字從原作升騰漂浮於空中,因爲是雙層全息玻璃,所以裸眼3D效果更強;也可以關掉原作品燈光,只用投影模擬大師在宣紙上揮毫潑墨,當作品完成後,原作燈光亮起,實物呈現在觀衆面前。

三、陳文增詩詞展廳:

陳文增詩詞展廳展陳面積200平米,展廳名稱由《中華詩詞》主編,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劉徵先生題寫。

陳文增先生的詩詞清新雅緻,空靈澄澈,以獨特的視角傳遞着時代人文情懷,爲當代詩詞文化引入一股清流。尤其對定窯復興的承載和傳播,銜接了中國傳統文人的堅韌精神,兼具濃烈的當代意識。陳氏詩詞自成一脈,時刻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覺和強大的文化自信,在與時代對語中確立自身的座標,彰顯着一個立體、豐滿的藝術家形象及其剛健的人格力量,是一部史詩式的鴻篇鉅製。先生在數十年復興定瓷的征程裏,創作了千餘首詩詞作品,可以用“雄奇雋秀”四個字來作概括。

此展廳打破以往看展覽的習慣,變看爲聽。觀衆可以用手機掃描每段詩詞的二維碼,選擇男生或是女生朗誦陳先生的詩詞,配以與詩詞意境相匹配的音樂。讓觀衆在“聽展覽”的同時,放鬆身心,更可以將展覽帶回家聽,或分享給好友。

二樓:陳文增藝術文獻展廳:

此展廳展示陳文增先生著作及有關資料80餘件,陳文增先生生於1954年,爲河北省曲陽定瓷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藝術總監,從事定窯研究近40年,使失傳千餘年的定窯得以復興,被媒體和業界譽爲“當代定窯第一人”、“名窯復興時期中國定瓷之父”。同時,陳文增先生也是著名詩人、書法家,其獨創的“瓷、詩、書三聯藝術”2001年即入選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本展廳配以文字、圖片、音像等與其藝術人生有關的文獻資料,以呈現其藝術活動軌跡及在定窯恢復發展中的歷史性貢獻,讓觀者從多角度、全方位看到一個豐滿、立體的陳文增,感受藝術大師非凡的美學精神、堅強意志和品格力量。

藺佔獻定窯瓷器展廳:

藺佔獻是河北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藺大師作爲定窯恢復時期的總工程師,他主攻各種胎、釉料配方,並結合當代人們的審美理念,研製開發新的適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定瓷產品配方。藺大師的作品體量較小,靠釉色裝飾,色彩變化較豐富,多是可遇不可求的窯變作品。有熱烈奔放的菊花釉、黑如點漆的黑定、既有秩序又具動感的兔毫釉、豐富而變化自然的豹皮釉等,自具特色。他的作品是其多年研究的科技成果,多次獲國家科技大獎。

和煥定窯瓷器展廳:

和煥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大師是恢復定窯剔花工藝及開創定窯雕花工藝的創始人,極大地豐富了當代定窯裝飾工藝。著有《話說定窯》、《定窯裝飾紋樣》等專著。

和大師作品以雕花裝飾爲主,雕花是一種較細緻的雕琢技法,先打草稿,再勾線,剔刻,雕琢,工序較複雜,藝術效果富麗堂皇,高貴大方。和大師的作品結合時代背景,多爲反映社會和諧、安定團結的宏大題材,其作品十分豐富,包括“文字點晴”系列、“蓮韻”系列、鳳尾瓶系列等。和大師遍攬工藝美術界各種大獎,在陶瓷界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全國陶瓷名家名作展

由中華陶瓷大師聯盟、河北省輕工行業協會共同舉辦“全國陶瓷名家名作邀請展”,邀請與陳大師相熟的50 餘名陶瓷藝術名家的50餘件作品參加。涵蓋了全國南北各名窯,展品藝術性強、區域特徵鮮明、品類豐富,是一次高規格的展會覽,經徵得作者同意,本展所有作品也全部無償捐獻到我館。大師們對定窯的厚愛,對陳文增定瓷藝術館的支持,對曲陽縣文化事業的無私捐助的高風亮節可見一斑。

負一層:定窯歷史博物館

定窯始燒於隋,歷經唐、宋、金、元,時間長達八百年,貢御有五百年之久。它是自唐代後期開始成爲我國白胎、白釉、精細白瓷的最具代表性的窯場。定窯發祥於曲陽,北宋時曲陽隸屬定州,故以定窯名。定窯主要分佈於北鎮、澗磁和燕川、野北兩個區域,總面積達十平方公里,因其獨特的刻花技藝和登峯造極的印花裝飾,爲歷代文人士大夫所稱道,因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也被國務院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爲了弘揚定窯文化,展示定窯悠久歷史與藝術成就,促進對定窯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定瓷產業的發展,在曲陽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開辦了這所“定窯歷史博物館”,搭建了這座集宣傳、展示、交流、科研於一體的定窯文化平臺。博物館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陳列使用面積約600平方米,主要依定窯歷史發展順序來展示和介紹的:分先民製陶、恆山初冶、爐火純青、刻鏤萬象、模印羣芳、技藝傳播、窯火不熄、美器由來八部分和主要器物器形的演變、比較兩條脈絡展示,展品由歷史文獻、器物標本、相關圖表三部分內容組成。

“陳文增師生作品展”展出陳文增師生作品近百件(幅),是陳文增大師弟子向恩師,向關心、關愛陳文增先生及其弟子的社會各界友好人士的一次集體彙報。

該館的落成與開放,體現了國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定決心,也是對以陳文增爲首的第一代定窯人艱苦創業的莫大慰藉。經過不懈地努力,定窯文化一定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之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