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遊妓散宋周邦彥遊妓散,獨自繞回堤。芳草懷煙迷水曲,密雲銜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牆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無處不悽悽。

望江南,詞牌名,唐教坊曲,原名爲《謝秋娘》,最初是唐宰相李德裕爲他的亡妾謝秋娘所作。白居易有名句“能不憶江南”,後改名爲“望江南”、“憶江南”、“江南好”。

周邦彥,北宋詞人,曾任大晟府提舉,大晟府是國家最高的音樂機構,周邦彥精通音律,創作了許多新曲調。他的詞風婉麗精雅,被婉約派奉爲詞之“正宗”。

本首小令寫遊樂之後詩人的所感所見。開篇一句“遊妓散”直接切入主題。

“遊妓”,古時專門陪同達官顯貴、王孫公子們遊玩歡晏的女子。詩人首句三個字“遊妓散”給讀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間:歡晏時的鶯鶯燕燕,衣香鬢影,歌舞喧譁,觥籌交錯傾刻散盡,人已盡去,只餘詩人獨自一人徘徊在曲水岸邊,久久不願離去。

因此,“遊妓散,獨自繞回堤”開篇兩句即產生了鮮明的對比效果。

芳草懷煙迷水曲,密雲銜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接下來三句,詩人均寫眼前景。

芳草含煙,使水面也變得迷迷濛濛。雲越聚越多,越壓越重,天光越發晦暗,眼看着雨點就要落下來,半座城池都掩在陰雲裏。野外的小徑依然乾燥,還未沾上雨滴。

“九陌”原指城中縱橫的街道,漢代長安城即有“八街九陌”之稱。結合上下文,本詞中的“九陌”當指詩人眼中的四野。

此三句着重寫“山雨欲來”時的場景,詩人把雨將落未落時的景象寫得鮮活生動,讀者有如身臨其境。

其中“懷煙”的“懷”字,“銜雨”的“銜”字用得特別精妙,使得芳草、密雲都具有了人格,成爲了情感豐富,心思細膩的人,她們攜煙帶雨,施施然而來,彷彿懂得詩人內心的苦楚,而以她們獨有方式帶來同情一般。

下片,詩人繼續寫景。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我們方知季節爲春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指桃樹李樹春華秋實自然而然地吸引人到樹下觀賞,來往的人多了都踩出了一條條小路,用來形容一個人品行高潔自然會吸引仰慕者在其周圍。

本首詞中,詩人只用了原意——桃李樹下,並沒有很多被行人踩踏的小路。可見詩人所處的曠野確實是人跡罕至,這也更襯托了詩人此時的形單影隻,與上片中的“獨自繞回堤”相呼應,字裏行間營造了一種孤獨落寞的氣氛。

牆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無處不悽悽。

末三句詩人從靜態描寫轉向動態描寫。不知誰家的牆院裏,伸出了花枝,詩人尋路轉彎,想一探春色,柳陰下,任馬慢行,此時一隻流鶯飛過,轉眼不見蹤跡,只留一聲啼鳴猶在耳邊……

長堤迂迴、芳草懷煙、江水迷濛、密雲銜雨、城池晦暗、桃李初實、花枝出牆、柳陰走馬、黃鶯啼鳴,眼前的種種情景啊,無一處不悽悽含情,楚楚動人。

詩人是敏銳的、豐富的、細膩的,因此更能察人所不察,感人所未感,並將自己內心的感受用美妙的文字呈現出來。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一首小令:景色再美,也時值春暮,就象人的年華老去一樣,無可追回。盛宴再繁華也有散時,就象是人事的起起落落。當一切都如雲煙一樣散盡,唯餘悽悽。

本首詞結句,說“悽悽”也倒罷了,卻還冠以“無處不”,詩人的悽惻綿密不盡自詞句中透出,最後這五個字,將全篇所有的景語都點活了。#詩人#周邦彥#白居易收藏

芳草懷煙迷水曲,密雲銜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接下來三句,詩人均寫眼前景。

芳草含煙,使水面也變得迷迷濛濛。雲越聚越多,越壓越重,天光越發晦暗,眼看着雨點就要落下來,半座城池都掩在陰雲裏。野外的小徑依然乾燥,還未沾上雨滴。

“九陌”原指城中縱橫的街道,漢代長安城即有“八街九陌”之稱。結合上下文,本詞中的“九陌”當指詩人眼中的四野。

此三句着重寫“山雨欲來”時的場景,詩人把雨將落未落時的景象寫得鮮活生動,讀者有如身臨其境。

其中“懷煙”的“懷”字,“銜雨”的“銜”字用得特別精妙,使得芳草、密雲都具有了人格,成爲了情感豐富,心思細膩的人,她們攜煙帶雨,施施然而來,彷彿懂得詩人內心的苦楚,而以她們獨有方式帶來同情一般。

下片,詩人繼續寫景。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我們方知季節爲春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指桃樹李樹春華秋實自然而然地吸引人到樹下觀賞,來往的人多了都踩出了一條條小路,用來形容一個人品行高潔自然會吸引仰慕者在其周圍。

本首詞中,詩人只用了原意——桃李樹下,並沒有很多被行人踩踏的小路。可見詩人所處的曠野確實是人跡罕至,這也更襯托了詩人此時的形單影隻,與上片中的“獨自繞回堤”相呼應,字裏行間營造了一種孤獨落寞的氣氛。

牆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無處不悽悽。

末三句詩人從靜態描寫轉向動態描寫。不知誰家的牆院裏,伸出了花枝,詩人尋路轉彎,想一探春色,柳陰下,任馬慢行,此時一隻流鶯飛過,轉眼不見蹤跡,只留一聲啼鳴猶在耳邊……

長堤迂迴、芳草懷煙、江水迷濛、密雲銜雨、城池晦暗、桃李初實、花枝出牆、柳陰走馬、黃鶯啼鳴,眼前的種種情景啊,無一處不悽悽含情,楚楚動人。

詩人是敏銳的、豐富的、細膩的,因此更能察人所不察,感人所未感,並將自己內心的感受用美妙的文字呈現出來。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一首小令:景色再美,也時值春暮,就象人的年華老去一樣,無可追回。盛宴再繁華也有散時,就象是人事的起起落落。當一切都如雲煙一樣散盡,唯餘悽悽。

本首詞結句,說“悽悽”也倒罷了,卻還冠以“無處不”,詩人的悽惻綿密不盡自詞句中透出,最後這五個字,將全篇所有的景語都點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