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葛凡梅

自從去年8月在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後,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曠視科技”)的IPO之路頗爲坎坷。港股IPO折戟後,今年再次傳出曠視科技準備A股上市的消息,但至今懸而未決,其上市動態也一直備受資本市場關注。

近日,李開復在公開演講中一段關於曠視科技與螞蟻金服交易人臉數據的言論,再次將曠視科技推至風口浪尖。身處交易用戶數據隱私的輿論漩渦,或許又將爲曠視科技的上市之路蒙上陰影。《投資者網》就相關信息試圖聯繫曠視科技,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任何回覆。

身陷“交易用戶數據隱私”漩渦

9月12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峯會上表示,曾在早期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伙伴,讓他們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並在隨後的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有價值的商業化方向。

該言論一出,輿論一片譁然。曠視科技與螞蟻金服(後於2020年更名爲“螞蟻集團”)交易客戶數據隱私,引發公衆的熱議,該話題一度登上了微博熱門話題榜。隨後,螞蟻集團、曠視科技、李開復紛紛在微博澄清。

螞蟻集團澄清稱:“螞蟻集團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雙方過往合作僅限曠視科技授權其圖像識別算法能力給螞蟻單獨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和傳輸;目前雙方已無相關業務合作。”

曠視科技隨後也發微博聲明表示:“在客戶合作中,曠視始終尊重並致力於協助客戶確保數據安全,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個人信息;數據安全是人工智能企業的立身之本,曠視高度重視‘數據隱私安全保護’問題,並已在企業內部制定、實施了完善的數據隱私保護制度。”

李開復則在微博上致歉,稱繫個人口誤,並表示:“合作中,曠視提供AI技術給合作方,數據一直存在於客戶服務器中,不涉及任何數據共享與傳輸。”

對於言論涉及的各方出面澄清,公衆並不“買賬”。在微博下方留言,仍可見“你說你不收集用戶信息我不信”“一不留神實話說出來了”等言論。 

曠視科技的股權更迭

公開資料顯示,曠視科技是由印奇、唐文斌、楊沐三位清華大學“姚班”畢業生於2011年創立,依靠以人臉識別爲核心的技術和商業佈局,最早以“Face++”的名字爲外界熟知。在業內,曠視科技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AI計算機視覺領域“四小龍”。

曠視科技一路走來,其發展與螞蟻集團等投資方的大力支持分不開。企查查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5月8日,成立未滿10年,曠視科技已完成7輪融資,融資總額超12億元美元,而螞蟻金服參與了其中兩場融資。

2014年9月,螞蟻金服首次向曠視科技進行戰略投資,投資金額未知;2017年,螞蟻金服與陽光保險集團、中俄戰略投資基金、富士康、國風投、韓國SK集團共同向曠視科技投資3.6億美元,使曠視科技完成C+輪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5月16日,曠視科技進行了一次工商信息變動,4家企業退出股東行列,分別是北京納遠明志信息技術諮詢有限公司、天津聯想之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貝鴻眉科技有限公司和雲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其中,雲鑫投資是螞蟻金服的全資子公司,納遠明志的大股東是聯想雲科技,貝鴻眉的股東是創新工場。而聯想、螞蟻金服、創新工場都是曠視的投資方。

工商信息變動後,曠視科技的股東僅剩下三位創始人,其中,印奇持有75%股份,唐文斌與楊沐各自佔股12.5%。截至發稿,企查查信息顯示,曠視科技仍保持該股權結構,未發生變化。

彼時,曠視科技發佈公告稱,此次工商變動爲正常調整,是常規性集團內部結構優化,集團層面沒有股東退出。 

2019年8月25日,曠視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其股權結構曝光。曠視科技招股書中顯示,螞蟻金服持股比例爲14.33%,淘寶中國的持股比例爲15.08%,國風投持股11.3%,創始人印奇的持股比例爲8.2%,另外兩位創始團隊成員持股比例爲唐文斌5.9%、楊沐2.7%。

根據招股書,曠視科技採用的是A/B股架構,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B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一票。曠視科技三位聯合創始人合計持股16.8%,雖然持股比例小,卻是A類股,擁有曠視科技話語權。

IPO一波三折 連續四年虧損 

曠視科技官網顯示,曠視科技是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專注於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向客戶提供包括算法、軟件和硬件產品在內的全棧式、一體化解決方案。

根據招股書,在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業務中,城市物聯網佔比最多。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該項收入分別爲1.68億元、10.57億元、6.95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53.6%、74.1%、73.2%。

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780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和9.49億元。但是在淨利潤方面,曠視科技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同期,曠視科技的淨利潤虧損額分別爲3.43億元、7.59億元、33.51億元和52億元。由此來看,曠視科技的虧損額不斷在擴大。

從營收來源來看,曠視科技的收入存在大客戶依賴。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的前五大客戶合計分別佔總收入的41.7%、24.9%、22.0%及34.1%。此外,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的前20大客戶分別貢獻總收入的44.7%及57.1%。這些客戶包括金融科技公司、銀行、智能手機公司、第三方系統集成商、政府機構、物業管理者、物流公司等。

值得一提的是,螞蟻集團不僅是曠視科技的主要股東,還是其重要客戶。例如,螞蟻金服旗下的信用評分服務供應商芝麻信用通過使用FaceID解決方案爲其部分企業客戶提供身份驗證解決方案。招股書顯示,芝麻信用每次向使用FaceID的客戶收取最低1元錢的費用,其中85%的費用支付給了曠視科技。其中2019年上半年芝麻信用支付的費用爲660萬元。

但是螞蟻集團在關於與曠視科技交易用戶的澄清聲明中表示, “目前雙方已無相關業務合作” 。曠視科技的業績是否會受此影響?《投資者網》向曠視科技求證,公司方面並未給予回應。

曠視科技在港股遞交上市申請已經一年有餘,至今尚未獲得港交所上市委員會關於通過聆訊的信函。目前,公司在港交所的IPO進程已失效。關於港股IPO受阻原因,外界衆說紛紜,但主要有兩方面猜測:一方面,是曠視科技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另一方面則是曠視科技融資發展遺留問題、存關聯交易、業績虧損等情況。

今年6月3日,有消息稱,曠視科技中止了港股上市進程,接下來公司將進一步討論在港股或者A股上市的可能性。

據澎湃新聞報道,曠視正在積極考慮科創板上市。同時,中止港股上市消息不屬實。

淨利連續四年鉅虧其虧損額持續擴大,重要客戶螞蟻集團或許也已無業務合作,如今又身陷交易用戶隱私數據的輿論泥潭,頭頂AI獨角獸光環的曠視科技,上市之路波折重重。

正如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曾對媒體所說,IPO的不可控,確實讓其感受到了壓力。(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