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近日,該局工作人員在整理椅子埡口廊道紅外相機數據時,意外發現一隻“褪色”的小熊貓(白化小熊貓)。

拍攝到這隻白化小熊貓的相機位於椅子埡口廊道編號爲MGX-49號網格安放的相機內,該相機共拍攝到白化小熊貓相片兩張,視頻兩段。視頻清晰顯示出:這隻白化小熊貓正悠閒的穿過鬱鬱蔥蔥的原始落葉闊葉林,其身體、耳、鼻毛髮呈白色,爪子的顏色仍然保持原來的棕色,眼睛和嘴爲黑色,這隻獨特的形態特徵小熊貓視頻圖像讓在場的專家們感到十分詫異。根據視頻和照片上這些外部特徵,可以判斷該小熊貓是一隻白化個體。從體型判斷,這是一隻亞成體或青年小熊貓。

西華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韋偉老師認爲,這可能是基因上的白化現象。

據資料顯示:“白化”現象在脊椎動物各類羣中廣泛存在,但均較爲罕見,通常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動物體內無法正常合成黑色素,從而在外部形態上呈現白色、黃白色或淺黃色。單純的“白化”突變並不影響動物正常的身體結構和生理功能,除了可能造成動物在環境中更容易被發現、身體對日光直射比較敏感以外,通常對動物的活動、繁殖均沒有明顯影響,這次大風頂拍攝到的白化小熊貓,是野生小熊貓中記錄到的首例白化個體,表明在大風頂的小熊貓區域種羣中,存在“白化”突變基因。從照片上來看,該個體體格健壯,步態穩健,也從側面證實了該突變可能沒有影響到這隻小熊貓的正常生活。

隨着越來越多白化動物的發現,科學界的爭論也越來越多,現最流行的說法是動物隱性基因純和的結果。當親本雙方同時攜帶有這種基因的時候,他們的子一代纔可能出現隱性基因純和。白化小熊貓的出現可能是解決這一科學問題得一個契機。此次在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內驚現的這隻小熊貓突變基因種羣是否會進一步傳遞下去,還需要通過保護區持續的野外監測來進行觀察研究。

據保護區高級工程師李良介紹:同一點位還拍攝到一隻正常毛色的小熊貓,兩隻小熊貓毛色對比十分鮮明。

來源:川報觀察 記者 何勤華

圖片:由大風頂保護區管理局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