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陵十二釵的副冊裏,襲人排名第一。所以她的最終結局,也被很多人關注。

那麼她最終的結局如何呢?

1.她確實離開了寶玉身邊,嫁給了戲子蔣玉菡

《紅樓夢》書中對此有過諸多暗示。

第五回,襲人的判詞是這樣寫的:“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優伶是誰,同賈府有過交往的只有一個蔣玉菡。所以據判詞看,優伶蔣玉菡最終有福,得到了襲人。

第二十八回,寶玉和蔣玉菡在薛蟠過生日時,私下交換了汗巾子,回家後經襲人提醒,才知交換的汗巾乃是襲人的,所以趁晚上襲人睡覺,把蔣玉菡給的大紅汗巾給了襲人。這其實對應了日後襲人和蔣玉菡的姻緣。

第二十回,脂硯齋在寶玉給麝月篦頭一段文字後,留下一條脂批:

閒閒一段兒女口舌,卻寫麝月一人。襲人出嫁之後,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雖不及襲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負寶釵之爲人也。故襲人出嫁後雲“好歹留着麝月”一語,寶玉便依從此話。可見襲人雖去實未去也。

這些信息都指明,襲人最終嫁給了蔣玉菡。

2.襲人嫁給蔣玉菡後被拋棄了嗎?

有人認爲,襲人嫁給了蔣玉菡後被拋棄了,原因是她不僅和寶玉偷試過,而且還被寶玉踢傷了不能懷孕生子。

襲人失身之事衆所周知。因爲在賈府裏,她在寶玉身邊,偷試之事並不爲過,也容易被大家所接受。蔣玉菡作爲一個優伶戲子,在當時的社會地位極低,一般貧寒家的女子都不願意嫁給他,能娶到襲人,絕對是他有福。

但是她嫁給蔣玉菡後過得怎麼樣?有人根據蔣玉菡曾經唱的曲子進行了推斷。

女兒悲,丈夫一去不回歸。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女兒喜,燈花並頭結雙蕊。女兒樂,夫唱婦隨真和合。

根據丈夫一去不回和女兒無錢去打油的句子簡單猜測,襲人嫁給蔣玉菡,後來窮到了梳頭的桂花油都買不起,是因爲蔣玉菡拋棄了襲人。蔣玉菡之所以會拋棄襲人,是因爲寶玉曾經踢過襲人,致使她終身不能生育。

這種斷章取義,讓人啼笑皆非,好聽點是多歧爲貴,讀書不細,實質上毫無根據。

紅樓夢第二十回,脂硯齋在批語中曾透露:“花襲人有始有終”。餘隻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丁亥春,畸芴叟。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開篇,脂硯齋也有批語:茜香羅、紅麝串寫於一回,蓋琪官(即蔣玉菡)雖系優人,後回與襲人供奉玉兄、寶卿得同終始者,非泛泛之筆。

這些都說明襲人嫁給蔣玉菡後一直在一起,最終還幫助了賈寶玉。

3.襲人同蔣玉菡一起生活,爲何沒有懷孕生子?

襲人和寶玉在一起,沒有懷孕生子;同蔣玉菡一起,同樣也沒有留下兒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脂硯齋其實說過答案。

紅樓夢第十九回,襲人被母親接回家過年,賈寶玉逼着茗煙帶他前往。在襲人家裏,襲人他母兄齊齊整整擺上一桌子果品招待寶玉。襲人卻認爲無可喫之物。脂硯齋在此批註:

補明寶玉自幼何等嬌貴,以此一句留與下部後數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圍破氈”等處對看,可爲後生過分之戒。嘆嘆

大多數人認爲,“寒冬噎酸虀,雪夜圍破氈”是寫賈寶玉最後時光的生命寫照。劉心武甚至在他續本《紅樓夢》裏,以此爲據寫寶玉最終凍傷於街頭。這種推測其實是偏頗的。因爲賈寶玉最終是出家當了和尚,成爲情僧。

所以“寒冬噎酸虀,雪夜圍破氈”這10個字,是襲人生活的寫照。蔣玉菡所唱“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同襲人判詞那幅畫的描述:“又見後面畫着一簇鮮花,一牀破席。”互相照應。說明襲人嫁給蔣玉菡以後,過得是貧寒夫妻生活,冬天裏喫的是酸虀,雪夜圍的是破氈。

自古以來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活都沒有保障,怎麼可能去懷孕生子呢?所以,襲人嫁給蔣玉菡後,並沒有過上幸福的日子。在貧寒的生活裏,她也不會懷孕生子。

這其實才是曹雪芹要寫的大悲劇,一個末世,哪怕是離開了賈府的襲人,一個與他有過親密交往的襲人,一個重新再嫁男人的襲人,也生不出一個新生的孩子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