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近的研究,定價算法的廣泛應用重塑了在線市場競爭的本質,並潛在地抬高了零售商品的價格,這些自動化的、價格調整的軟件項目也可能吸引政府監管機構和反壟斷當局的注意,他們擔心它們最終會通過提高價格超過典型的競爭水平而損害消費者。

當價格變化是公司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時,需要大量的數據分析、管理共識、與廣告時間表的協調以及在計算機有幫助但對定價策略不重要的時代的其他因素。結果:價格變化更多的是一年一度或半年度的事件。但是現在,當公司可以在一眨眼的時間分析消費者數據和使用技術來提高或降低價格時,不僅可以一年改變一次,而且可以每天改變多次。從理論上講,是導致兩家公司的利潤更高。

進入定價算法的興起,其中軟件監控競爭對手發佈的價格,並利用公司營銷人員和戰略家開發的參數進行調整,他們希望對不斷變化的需求和供應條件做出反應,包括定價、需求和市場結構,但它也會產生改變競爭本質的副作用,尤其是當你的對手知道你對他們可能做出的價格變化做出反應時。

當競爭對手改變價格時

經濟學教授麥覬證明,採用先進的定價技術可以讓公司搶佔競爭對手的優勢。基於競爭對手的價格經常更新網站價格的算法導致零售價格競爭的軟化,研究的重點是以競爭價格爲基礎的算法,而不研究那些針對特定區域或消費者羣體定價的算法,在線零售定價算法,無論是內部開發的還是由第三方提供的,通常使用在線可免費獲得的競爭者價格信息作爲計算價格變化的輸入。在一個給定的行業或類別中,技術成熟的公司能夠通過比競爭更頻繁地更新價格來不斷削弱其競爭對手。

因此,任何競爭對手都沒有降低其價格的動機,因爲它知道精明的公司將很快降低其可能的價格變動。此外,競爭對手對採用高頻定價技術的動機較少,因爲與領先公司的技術相匹配將是昂貴的,並且可能導致兩家公司收取更少的費用,麥覬解釋道,這項研究的一個意外發現是,低定價技術的公司也受益於這種安排,因此對大公司的定價技術的投資可能會對小企業有利,理論上,展示的是爲兩家公司帶來更高的利潤,只是規模較小的公司,或者劣質的科技公司,相對於一個技術優越的公司來說,一直處於劣勢。

消費者最終付出更多

爲了研究定價算法如何影響競爭,麥凱收集了五個大型、多類別零售商在18個月內在線銷售相同的非處方過敏藥物的詳細定價數據。由於運營基礎設施的差異,公司在他們的網站上更新價格的次數是不同的。

兩個小時或更快地改變他們的價格,每天更新一次價格,每週更新兩次價格,通過計量分析,研究人員估計各種過敏產品的需求,其中包括幾個品牌和包裝數量,同時建模算法價格競爭的公司,與每一個公司展示傳統定價行爲的模擬相比,算法的平均價格高出5.2%,可變利潤增加了9.6%。該模型還預測,算法競爭導致在研究期間購買量的9%的適度下降,將他們的模擬從過敏藥物的結果推算到由五家公司在線銷售的所有個人護理產品中,意味着客戶每年花費額外的3億美元作爲定價算法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