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祖師——道術後的佛教內核》

1.修心

細心的朋友們可能發現,孫悟空跟隨學藝的須菩提祖師更像是一位道家大佬,而後來悟空卻用他跟隨須菩提祖師學習的一身本事,跟隨唐僧成了佛。

這種理解其實有些偏差,雖說須菩提老祖精通道術,比如他問悟空想學什麼本領時連續問到:

“我教你個‘術’字門中之道如何?”

也就是求神問卜之術,類似巫術;

“教你‘流’字門中之道如何?”

也就是儒、釋、道、陰陽、墨、醫等六家之術,只知道看經唸佛,無什麼實用性;

“教你‘靜’字門中之道如何?”

也就是參禪打坐的靜修功法,顯然不適合猴兒這頑皮的性格;

“教你‘動’字門中之道如何?”

這一門是氣功、動功,加之煉丹食補。

連說這四種本領,幾乎涵蓋了所有領域,但是都被猴兒以“不長久”、“不長遠”、“不能長生”給拒絕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須菩提祖師才決定換種方式鍛鍊猴兒,哪就是修心

把鏡頭向前拉,還沒有名字的猴兒來到“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來學習一身本領。

在佛教的語境中“靈臺”和“方寸”一般都被認爲是形容“內心”,而“斜月三星”恰好又是“心”字,吳承恩安排猴兒來此跟隨徐菩提老祖修心之意,真的是明明白白。

拜到須菩提祖師坐下,祖師給猴兒起名“悟空”,而“悟”和“空”兩字皆是佛家的追求。

2.禪宗傳承的故事翻版

須菩提祖師像悟空授業的時候,更是體現了吳承恩給須菩提老祖安排的佛教內核。

“祖師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時分存心;倒揹着手走入裏面,將中門關上者,教他從後門進步,祕處傳他道也。”

這正是佛教禪宗五祖弘忍向六祖慧能傳道授業的故事翻版。

禪宗六祖慧能聽聞弘忍大師精通《金剛經》,固特來黃梅憑墓山尋找弘忍法師求法,經過考察,弘忍法師認爲慧能小夥踏實能幹,又有悟性,十分賞識。

這一天,弘忍法師命座下弟子作偈,考察下各位弟子的習得成果,結果又是慧能所作最爲出色,於是就想將傳承託付于慧能。

至於弘忍法師究竟像慧能傳授了什麼,這是祕密進行的,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傳授的時候“(弘忍法師)於夜間潛喚(慧能)入房,三日三夜共語”(《神會語錄》)。

也是呼喚弟子夜間授業,還是祕密進行,和須菩提祖師向孫悟空傳法時幾無二致,很難說吳承恩寫這段的時候沒有特殊考慮。

慧能在《壇經》中有講“心中但無不靜,西方去此不遠;心起不淨之心,唸佛往生難到。除十惡即行十萬,去八邪即過八千,到如彈指”,認爲從“不淨”到“淨”,從“邪”、“惡”到“去邪”、“去惡”也是“十萬”、“八千”。

這正好對應須菩提祖師傳授與孫悟空“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

同時在大結局,取經歸來,唐王問唐僧,取經走了多少路,唐僧回答:“總記菩薩之言,有十萬八千里之遠,途中未曾記數……

取經之路,同樣也是一路感悟的成佛之路,恰好是慧能所言的“十萬”、“八千”。

3.須菩提驅逐悟空,正如達摩所稱“見性成佛”

決定收下猴兒之後,須菩提祖師問:“你姓什麼?”結果猴子回答:“我無性。”然後須菩提祖師又說猴子理解錯了,問道:“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什麼?”

須菩提祖師問的姓氏,而悟空回答的是性情,這一段看似只是爲了給猴子取個姓名做鋪墊,其實可以解讀爲暗藏玄機。

禪宗自達摩祖師就講究“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個“性”就是心性,本性。

須菩提祖師給猴兒起名“悟空”,就是希望他拋去雜質,去僞存真,明悟本心,保持本性。

學藝多年後,悟空學有所成,但這時須菩提祖師卻將其逐走,這時,悟空含淚問:“師父,教我往那裏去?”祖師說的一段話十分值得玩味:

“你從那裏來,便從那裏去就是了。”

禪宗認爲佛性和智慧都是人心所固有的,而非後天習得的,即使是學習也僅是輔助手段幫助尋找“本心”。

所以“從那裏來便從那裏去”完全可以理解爲須菩提祖師告誡悟空,不要被外在迷惑了本心,即使是從自己這裏學到的東西,也只是幫助其發掘自身佛性的輔助,採取驅逐的方式,剝離輔助手段,幫助悟空以自己的心爲師,已達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小結

所以須菩提老祖或許被曲解成道家人物形象,但實際上,很大程度是吳承恩從禪宗義理出發,爲孫悟空打造的一個引路人的角色。整部《西遊記》的取經路,其實也是孫悟空不斷髮掘本性,直指內心,“見性成佛”的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