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雅士利營收逆勢下滑背後:盈利能力堪憂 佈局高端難突圍 來源:每日財報評論

在年初以來的疫情影響下,進出口貿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國產嬰幼兒奶粉企業藉此機會在疫情中實現了喜人的增長。其中澳優、飛鶴、 貝因美 三家企業均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

而雅士利在經過短暫的兩年業績好轉後,2020年上半年,營收再次出現下滑。且盈利能力落後同行。實際上,作爲蒙牛旗下的奶粉平臺,雅士利已逐漸淪爲“拖油瓶”。

國產奶粉獲得增長,營收下滑盈利堪憂

疫情之下,進出口貿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消費者開始選擇大品牌的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給國產嬰幼兒奶粉市場帶來新的市場空間;而以奶粉爲主營業務的企業因爲市場需求的堅挺而在疫情中保持了穩健增長。

2020年上半年澳優、飛鶴、貝因美三家企業均實現了營收、淨利雙增長。中國飛鶴上半年收入87.07億元,同比增長47.78%,淨利潤27.53億元,同比增長57.25%;半年報澳優收入爲38.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61%,淨利潤爲4.09億元,同比增長64.77%。

在經歷了2019年的虧損後,貝因美上半年也成功扭虧。今年貝因美上半年,其實現營收14.8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78%;實現淨利潤0.4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0.04%。

而相比之下,雅士利出現了業績下滑,其上半年實現營收16.45億元,同比下滑5.86%;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利潤約爲3560萬元,同比微增3.8%。

從行業層面來看,澳優2020年中報顯示,毛利率達52.4%,淨利率10.87%,另一家以奶粉爲主業的公司貝因美毛利率達49.48%,淨利率3.25%。

而同期雅士利上半年的毛利率爲37.84%,淨利率2.16%,相較之下盈利能力堪憂,自身的競爭優勢也在下滑。

逐漸淪爲“拖油瓶”,股價下滑超9成

雅士利始創於1983年,公司主要產品分爲四類,奶粉產品、其他奶粉產品、衝調產品和其他,其中奶粉產品收入給公司貢獻最大。

自1998年起主要專注於生產和銷售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及營養食品業務。2002年推出施恩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

2009年,雅士利以7.6%的市場佔有率,成爲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第三,年營收25.86億,其中嬰幼兒奶粉毛利率更是達到63.6%。

2010年,雅士利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超120億港元,正值事業巔峯。

2013年,巨型奶企蒙牛乳業出資百億收購雅士利國際,成爲其戰略投資者,佈局嬰配奶粉行業,雙方聯姻可帶來雙贏。

然而,在蒙牛的“關照”下,雅士利卻沒能讓蒙牛“放心”,2014-2017年,雅士利營收分別爲28.16億元、27.62億元、22.03億元、22.55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爲2.49億元、1.18億元、-3.2億元、-1.8億元。

從2014年起,盈利逐年下滑,並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出現虧損。直到2018年雅士利纔出現扭虧爲盈。

數據顯示,2018年雅士利實現營收30.11億元,同比增長33.6%,雅士利國際的營收終於有所好轉,但公司淨利潤則由2.49億元減少至不足億元,實現淨利潤523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8年,雅士利還出現了毛利率下滑和計提存貨減值準備翻倍。數據顯示,2018年雅士利實現毛利率39.6%,同比減少1.3%。

2018年計提存貨減值準備爲555萬元,而2017年同期爲274萬元。而從公司最新披露的2020年中報來看,在公司淨利小幅增長的情況下,中報營收仍未止住下滑趨勢。

業績上的頹勢最終也傳達到了資本市場,進入2020年,股價依然徘徊在底部,雖然出現短暫反彈,但截至9月22日收盤,股價僅爲0.530港元/股,年內下滑達24.29%,再次陷入萎靡。較2013年高點5.540港元/股,下滑超90%。

佈局高端難突圍,違規被港交所批評

今年年初,雅士利還官宣了其行政總裁張平的離職。據悉,自2017年1月入職開始,張平在雅士利任職三年,其離職是否是爲不佳的業績買單不得而知,不過,雅士利目前業績距2018年提出的50億元營收目標仍有很大差距。

其實,爲了扭轉乾坤,雅士利這些年也很拼,試圖以高端奶粉爲切入點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高端奶粉賽道早已日益擁擠。

《每日財報》注意到,就目前來看,幾乎頭部乳企都已佈局高端奶粉,君樂寶、惠氏、貝拉米、澳優等乳企更是在今年上半年“扎堆”推出新高端奶粉產品。況且除了國產品牌,還有來自國際大品牌的競爭,雅士利想要出彩並不容易。

此外,雅士利的經營形勢似乎也並不樂觀。去年9月份,香港聯合交易所下發監管函對雅士利國際在關聯交易以及管理附屬公司關聯交易彙報方面出現的問題予以批評。

監管函顯示,雅士利國際於2017年1月1日至8月22日期間進行的7項關聯交易存在信披違規,其中有4項交易是在簽約後超過6至8個月才發佈公告。在這4項關聯交易中,有1項交易與其餘3項合併計算,但未按規定經過獨立股東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曾2014年、2017年,雅士利國際就兩次收到港交所的告誡,且違規性質及起因都頗爲類似。

目前,頭部奶粉企業市場佈局更廣,終端推廣能力及應對風險能力更強,品牌力或將進一步釋放。而雅士利一方面品牌力不足,終端消費者認可度不夠,另一方面且缺乏明星單品,最終導致收入下滑。

隨着我國奶粉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雅士利未來又將如何突圍呢?《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