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亂世爾虞我詐明爭暗鬥的較量數不勝數且都精彩萬分,然而關羽的這次戰役徹底改變了三國的格局和走勢,那就是樊城之戰大意失荊州,衆所周知荊州乃三國兵家必爭之地,不論是曹操,孫權還是劉備都對其虎視眈眈,赤壁之戰後荊州七郡也被三國所瓜分,曹操佔領荊州北部,孫權佔領荊州中部,劉備則佔領荊州南部。

三國鼎立

隨着劉備大軍益州和漢中的連連告捷,蜀漢氣勢正盛,坐鎮荊州的關羽可就坐立難安,立功心切的關羽急忙對樊城的曹仁展開攻勢,然而再次之時,魯肅曾一直向關羽討要荊州,關羽不管不顧的一意孤行導致了荊州的丟失,並且也命喪沙場。

很多人會說,上庸的劉封、孟達距離關羽不遠,爲何他們倆不派兵救援關羽,如果援兵前來關羽還會犧牲嗎,荊州還會丟嗎?

接下來就由谷城淺說歷史爲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緣由,是什麼原因導致劉封、孟達無動於衷,他倆能夠改變戰局嗎。

關羽

劉封與孟達

首先先從個人的感情上分析,衆所周知關羽雖然驍勇善戰忠心義膽,但是爲人孤高氣傲,所以一直就看不起劉封,當初劉備收劉封爲義子時關羽就百般勸阻,一是瞧不上劉封的才能,二是怕義子劉封和劉禪爭權奪位,久而久之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僵。

當初關羽曾向上庸劉封、孟達請求支援時,就有這樣的對話,封曰:“吾亦知之。奈關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視而下救乎?”達笑曰:“將軍以關公爲叔,恐關公未必以將軍爲侄也。某聞漢中王初嗣將軍之時,關公即不悅。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於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問關、張可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勸漢中王遠置將軍於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後患。”

劉封

再說說孟達,孟達原本是劉璋的手下,因爲張松和法正等人的慫恿下孟達才投降劉備,然而張松和法正都受到劉備的青睞和重用,唯有孟達無依無靠,甚至陪劉封發配到上庸之地,從心理上考慮孟達難免心理不平衡。

孟達

救援會如何

接着從戰略上分析,上庸其實才是距離魏國最近的城池,關羽先前攻打樊城,曹操自然對其懷恨在心,東吳此時進攻荊州自然給曹操幫了大忙,如果此時上庸出兵援救關羽,曹操藉機派兵攻打上庸的可能性非常大,面對魏吳兩國的兩面夾擊,不論是關羽還是上庸必定受挫。

關羽

其次劉封和孟達是合守上庸的,兩人兵力均分,孟達爲人善變沒有道德和忠義,孟達就一直不同意救援關羽,並且在關羽時候還叛變劉備投靠到了曹操旗下,如果劉封一人前往支援兵力自然也不夠。

再從時間上考慮,公元219年10月,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四海此時關羽軍隊士氣旺盛,然而誰都沒有想到的是關羽219年12月就敗走麥城,戰局變化的太快,古代通訊和交通就很差勁,消息的傳遞時間和起兵救援時間完全不夠,只能說關羽敗得太快了,甚至都不給援軍一點救援的機會。

關羽

小結

綜上所述,從個人感情上和戰局上分析,劉封和孟達對於關羽的態度都不好,上庸又有申家兄弟和北魏曹操的威脅,如果貿然支援關羽,不僅會丟失荊州甚至上庸也將落入曹操之手,其次關羽敗得太快,以古代的通信技術和交通能力難以支援,所以關羽戰死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三國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