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四起,纷争不断。其中以曹操、刘备、孙权作为代表的三国争霸成为当时的主旋律。而作为奸雄的曹操,由于受到罗贯中《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使得他的形象在百姓心中都是奸诈、卑鄙来形容,很多人都会唾骂或者鄙视。但是真正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其实并不会这样看待曹操,相反历史上的曹操并非奸诈之徒,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即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排的的上号的伟大人物。并且他礼贤下士,广纳贤士,他独创的“唯才是举”更是给平凡人打开了仕途晋升的通道,让曾经大族世家垄断的仕途,从此对寒门子弟打开了大门。可以说曹操在和其他两人的对比中,是最为踏实、勤奋的一个,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曹操手下谋士如云,猛将众多。

但是曹操也是人,并不是神,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即使再爱惜人才,也不可能将世间人才都收入麾下。他曾经就因为嫌弃对方身份卑微,就错失了两大名将,而这两大名将虽然当时各方面都不是很优秀,但是经过战争洗礼以及兜兜转转,两人都到了刘备帐下,并且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最终演变成一个断送了他统一天下的希望,另一个则祸及曹操的子孙,甚至可以说,为曹魏政权的覆灭,埋下了伏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黄忠

曹操所错失的第一个名将就是黄忠。我们都知道,黄忠原本是在刘表手下效力,后来又在刘表侄子刘磐手下。再到后来,曹操率军南下发动赤壁之战,当时荆州的刘表已经去世,接替他的儿子刘琮年纪很小,他的母亲蔡氏和舅舅蔡瑁把持荆州事务,并很快投降了曹操。当时的黄忠还是一个无名小卒,他官阶只有中郎将,而且还不是在荆州事发地,可以说赤壁之战根本就没有给黄忠表现的机会,而随着荆州归顺了曹操,他也只能随大流。也正是因为他没有表现能力的机会以及职位太低,他根本就不能引起曹操的注意,在赤壁之战失败以后,曹操更是仓皇逃走回到北方,荆州也就落入了刘备之手,倘若在赤壁之战前,黄忠作为荆州守将,或许结局就不一样了。

既然曹操这边没有注意到黄忠,那在刘备夺取了长沙之后,黄忠又投奔到了刘备帐下。或许是天作之合,相比较曹操,刘备手下将不过关张赵,这时候黄忠的到来无疑是如虎添翼,并且很快黄忠就用他的勇猛吸引了刘备的注意。在刘备攻取西川的战役中,黄忠更是老当益壮,冲锋在前,所以在夺取西川后刘备就加封了黄忠。而黄忠给刘备带来的惊喜远不止这些,到了和曹操的汉中之战,黄忠更是斩杀曹操心爱大将夏侯渊,直接为刘备赢下汉中之战打下基础。也正是因为汉中之战的失利,曹操失去了最后一次统一天下的机会,曹操很快就病逝。也就是说曹操错失了黄忠,间接上导致了夏侯渊被杀,也间接埋葬了自己统一大业的机会。

二、王平

如果说错失黄忠,让曹操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那么错失王平不仅是失去机会,更是祸及了曹操建立的政权和子孙后代。汉中之战可以说曹操仅次于赤壁之战的惨痛失利,但是祸不单行,在这场战役后,一个人的离去再次让失去黄忠的事件上演。这个叫王平的巴蜀本土人士,从曹操阵营投奔到刘备,而刘备立马就将其封为封为了牙门将、裨将军。当然在当时曹操根本不会在意一个人的得失,更何况在曹操生前王平确实没有影响到曹魏政权,但是等曹操死后,这个人却祸及曹操子孙了。

这个王平投奔了刘备,其实也没什么大的功劳,至少在刘备生前是这样。直到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他才开始展露头角。当时诸葛亮命令马谡和王平在街亭看守,因为这是诸葛的粮道,而马谡刚愎自用,不听诸葛亮要在山下扎营,而在山上扎营,王平更是主动劝阻马谡要听诸葛亮的话,但是马谡根本不听,最终导致了街亭失守,北伐失败。但是王平的才能开始得到展现。等到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病逝五丈原,魏延和杨仪又差点内乱之时,他用一句话就驱散了魏延的追随者,使得蜀汉政权得以稳定。而这些都不足以说明王平的才能,他最为出名的就是用三万人马抵挡了曹爽十万大军,并且将其击败得胜而回。

正是和曹爽的这一张,不仅稳定了蜀汉,更是将曹魏政权的高层给打翻了,曹爽经此一败,虽然为托孤大臣,但是势力已经被消磨得差不多了,朝中已经对曹家政权虎视眈眈,特别是司马家族,司马懿正是开始了掌权之路,这为日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架空曹氏一族,间接助力。由此曹氏一族的子孙们,再也没能真正享受到曹操当年给他们带来的荣耀,司马昭最终将曹魏政权给篡夺了。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能看出来,虽然曹操开创了唯才是举的政策,并且多次发布求贤令,广纳贤才,但是万事皆有疏漏,即使你再怎么努力网罗人才,总有和你无缘的人。而曹操因为无法解决这现实的问题,导致自己错失了这两位名将,不仅对自己的大业造成巨大阻碍,还祸及了子孙后代,不知道曹操泉下有知,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