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这一时期一般被认为是国共两党进行的第二次内战,主要体现在双 方对政治权利的争夺而进行的一场场军事斗争。解放战争与以往中国的历次战争 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 力量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反革命理想,在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之后进行的最后决 战。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其成败决定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最初短暂 的和平假象之后,1946年全面的解放战争开始了。此时的战争矛盾己经转变, 从解决民族主义矛盾的全国一致对外战争变成解决国内阶级矛盾的内战。报刊在 这一时期的战争形势下,又从“报刊救国”转变成政党宣传舆论工作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新闻界奋力争取新闻自由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积蓄力量以及假意顺应群众要求和平的愿望,在开 始的一段时间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以及停战协议。但是国民党当局仍然为了巩固本身的统治的需要,以强权膨胀自身报刊机构。据内部 统计,1946年全国报纸共946家,至1947年8月,报刊总数增加至1781家。 其中国民党党报有1170家,占全国报纸的60%。从中可看出,国民党派系的报 刊己然成为全国报刊业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报系了。

国民党当局在扩张自身报刊版图的同时,还制定了《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 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和控制新闻业发展的条例法规。重庆 国讯书店率先突破国民党当局的审查制度,自行出版黄炎培所著《延安归来》一 书,详细记载中国共产党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和解放区各个方面的成就,揭露国 民党多年来对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污蔑和造谣。此后国统区的报刊机构,纷纷 联合起来不送审查刊登出版,“拒检”运动正式开始。解放区的《新华日报》曾 发表社论《为笔的解放而斗争》,抨击国民党当局实施原稿审查制度的阴谋以及 号召文化界进行新闻出版与言论自由的斗争。国民党当局为了继续进行“和谈”, 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新闻出版检查的统制政策。在这一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过 程中,进步报刊与反动报刊还展开过数次的舆论战。仅对于《双十协定》的刊登 上,《新华日报》《新民报》等进步报刊均头版头条刊登报道,并加以连续社论。

《中央日报》《华北日报》等国民党派系报纸则不予评论,几则通讯草草了事。 在和平与内战问题上,国民党报刊公然提出“没有内战,只有内乱”,宣传“戡 乱”宣传。

这一时期,报纸在短暂和平的形势下,发挥着双重作用。一是进步报刊争取 作为新闻届一份子的自由。在国民党当局背靠权力的压制下,进步报刊保持突破 限制,不断斗争,既迫使国民党废止荒谬的新闻检查制度,又维护了民国以来所 形成的新闻出版和言论自由的传统。二是政党报刊在针对当前时事问题的辩论和 对各自政策的宣传。这一时期,由于“和谈”的进行,国民党报刊和共产党报刊 虽然意见分歧,相互之间辩论不止,但是仅在排版、数量等方面默默较劲,依然 保持表面上的和平态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报刊成为政治军事力量的“晴雨表

解放战争初期,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国统区进步的新闻机构或者批评 过国民党政府的新闻机构,均遭受到摧残与迫害。1946年5月至8月,全国263 家言论机关被无理查封。在1947年,为了镇压全国学生的“反饥饿、反内战、 反迫害”运动,颁布《戒严法》,钳制群众的言论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甚至专 门成立新闻局,代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全国新闻事业。依照一系列新闻法规, 国民党政府捣毁报馆、杀害报人,整个新闻界处于白色恐怖之中。由于中共此时 的战略防御方针,共产党的报刊大量的停刊,或转为地下秘密发行。在国民党统 治区己出版九年之久的《新华日报》在1947年2月被国民党勒令停刊。上海《文 萃》杂志则转为秘密发行,甚至封面都不再出现“文萃”字眼,改为一个小标志, 使老读者知悉《文萃》还在坚持战斗宣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国民党速战速决政策失败、共产党开始战略反攻阶段,国统区反对国民党 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也逐步形成。作为第二条战线上新闻尖兵的北平、上海等地的 学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坚持进步宣传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中国学生导 报》《燕京新闻》影响最大。在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报刊在办报过程中敢于纠 正自身错误,调整办报方针,整顿报刊思想,不断与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保持一 致,努力臝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甚至随着战争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国民党,一些 原本无思想主义倾向的报刊开始倒戈共产党,站到共产党阵营一边。国民党当局 对其进行高压政策,进行大规模摧残与迫害。针对新闻界的左倾现象,国民党中 央宣传部宣传委员刘光炎曾表示:“亲共的昂首天外,气概不可一世;反共的报 纸反而深感荒漠呼声,得不到回应的孤寂”。这些现象与话语无不表示中国共产 党在政治军事上和报刊事业上均取得了胜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而言之,近代中国的战争形势就是民族主义战争和国内阶级斗争交替进行 的过程。在抗日战争前,报刊总体保持着早期报人流传下来的“文人论证”传统, 报刊是为“社会公器”,是表达民意的重要平台。在近代中国屡次战争中,报刊 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内战转变为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战争转变中,国家层 面的舆论抗战与民间层面的抗战动员高度统一,两相互协奏,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有力支撑;在从抗日战争转向国内解放战争中,由初时的国民党派系一同天下 到日渐式微,报纸既要捍卫自身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又要成为各派系之间舆论宣 传的有力武器。报刊在此时甚至成为国共政治军事力量的晴雨表,两者悬殊逐步 拉开。各种报刊相互激荡,在舆论的炮火中赢来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节选自尹文静毕业论文,文中引用以下文献:

方汉奇.中W新M传播史[M].北兑:中H人K火学出版社,2004: 289

方晓红,抗丨1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W报刊事>lk简论.抱京师大学报[J],1998 (3): 104

g方晓红.抗H战争和解放战制付期中国报刊简论.语京师火学报[J], 1998 (3): 102

^徐迟.为笔的解放而斗争[N].新半丨丨报,1945-9-1

■方汉漱屮N新闻传播史[M〗,北私中M人大学山版社,2004: 234

a赵忾杰.解放战争伞纪录[M].四川:叫川人W出版社,2007: 3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