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兩個起點差不多的人進入同一家公司從事相同或者相近的工作崗位,但是半年之後就會慢慢看出差距,一年之後可能職務上就發生了變化,三年之後有些人已經是晉升到部門經理了,而有些人還是原地不動,資深員工一枚。

小陸和小紅都是畢業於985重點大學的管理類本科畢業生,兩個人同時進入一家公司,都是從管培生開始幹起,起初都在基層崗位鍛鍊,半年後小陸調離基層崗位,而小紅還是在基層繼續幹。1年多之後小陸已經升任部門的主管,而小紅調到生產部門,職位還是沒有變化。

3年之後,小陸因爲表現出色被提拔爲部門經理,成爲公司最爲年輕的經理,而小紅則選擇辭職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兩個人這麼大的區別嗎?

一、目標不同,成就不一樣

目標,是職場人生的導航燈。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有目標的人生是航行,沒有目標的人生是漂流,這個比喻非常貼切。很多人其實是在漂流,多年之後才發現。

有些人其實在大學期間已經樹立了遠大的理想目標,因此對自己的要求會更高,他們朝着目標前進,什麼時候成爲主管,什麼時候參加培訓,提升自己,什麼時候結識哪些人脈,都有清晰的認識,這張人生髮展規劃的地圖指引着他不斷前進,每一次成長都爲下一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學習力不同,技能水平不一樣

不少人以爲學校畢業之後就可以不用學習了,殊不知真正的學習纔開始,學校裏面學到的知識很多已經不能用了。

工作崗位上要學習的知識實在是太多了,諸如產品知識,營銷模式,銷售技能,團隊管理,財務管理,溝通技巧等等都需要花時間去學習。說實在絕不會比在學校學習的少,反而內容更多,更重要是沒有標準答案,一切需要自己去思考,拿出解決方案。

你可以拒絕學習,但是你的對手不會。一個月 兩個月不學習可能看不出來,半年一年之後慢慢就會拉開差距。等你意識到要學習的時候,往往已經來不及了,機會已被有準備的人捷足先登了。

三、定力不同,發展路徑就不一樣

人生是個選擇,當你選擇在一個領域開始發展時,也許會碰到很多困難。區別是有些人迎難而上,有些人定力不夠,選擇退縮,選擇其他渠道繼續發展。在不斷換髮展通道的過程中,沒有一個是發展順利的,時間和精力就慢慢損耗在這些沒有價值的事情上面了,增加的只是沒用的人生閱歷而已。

人生要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你想要在某個行業成爲專家,沒有一定時間積累是無法達到的。職場上有一個很著名的10000小時定律,也就是說你想要成爲某方面的專家,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刻意練習纔可能實現。

美國安德斯·艾利克森寫的《刻意練習》的書籍暢銷了幾年,書中“刻意練習”的理論已經深入人心。這套練習方法的核心是假設,專家級水平是逐漸訓練出來的,而有效訓練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這些小任務必須是受訓者不會的,但是又正好可以通過訓練學習到的,從而達到從新手到大師的修煉過程!

就像有些人對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沒有清晰規劃,這個月做銷售業務員,下個月做文員,再下個月幹保安,過段時間可以成爲自由職業者,貌似體驗豐富,經歷多多,實則定力不夠,往往在某些行業表面上行走,永遠無法真正堅持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在這個行業裏面深入耕耘。

總之,職場上上班族每個人的職業發展路徑不一,也無法複製其他人的人生。自己的職場之路還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設定目標,堅持在某個領域,持續學習,終會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你的人生與衆不同!升職加薪就是個自然而然的結果,這也許就是普通的人和優秀的人之間的差別了!

親愛的職場朋友們,你身邊有3年內晉升爲部門經理,一些人卻原地不動,甚至辭職走人的案例嗎?歡迎分享你的看法哦!

我是百家號第二職業,持續分享第二職業之道,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爲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關注我的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歡迎在文末點贊,評論和轉發朋友圈,以示鼓勵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