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紅軍在遵義會議後由毛主席接手時有三萬精兵,自二渡赤水,在遵義殲滅王家烈和中央軍吳奇偉兩個師又八個團後,當時打算在遵義建立根據地,可是站不住腳。後來輾轉到雲南也站不住。最後和四方面軍匯合後,紅軍有十萬之衆了,是有充分的主動權選擇在哪裏建立根據地了,可是由於張國燾搞分裂還是沒能建立新的根據地。

最後中央陝甘支隊七千人單獨北上後,當時是已經做了被敵人打散的最壞準備的。可是,一經發現陝北根據地的存在,從毛主席到下面各將領都立刻對前途充滿了信心。林彪甚至高興得跳起來說:“我的媽呀,革命成功了。這麼誇張,而且是發自內心舉動,至於嗎?

要知道,陝北劉志丹部和徐海東部兩班人馬加起來也不過七千人,加上陝甘支隊也不過一萬四,比起遵義會議時的三萬還少了一半,而且這些部隊都是疲憊之師,糧草彈藥都已經接近枯竭,他們憑什麼認爲就能站住腳結束長征。

這就是有根據地和沒根據地的巨大差別。遵義會議時的三萬紅軍,沒有根據地。二渡赤水殲敵近萬,這固然是大勝仗,但是紅軍自己的戰損也有三千多,加上受傷就更多了,受傷不會死,但是一樣喪失戰鬥力,而且多半還會帶累好幾個。那麼蔣介石不會停止進攻,給你從容補充,所以紅軍的大量繳獲是不能兌現成戰鬥力的,而戰損則是實實在在的。這種仗一直打的話,紅軍會在一個個勝仗中越打越弱直至被消滅。

所以此後,中央紅軍在長征中就再也沒有打這樣的大規模的硬仗。

那麼有根據地最大的不同,是根據地裏有三級預備役式的部隊,最底層的赤衛隊,二級的游擊隊,三級的地方武裝獨立團獨立營等等,這些部隊武器很差,但人員都是訓練好的,幹部也成龍配套,還都有實戰經驗。所以,在根據地反圍剿時,連續打仗,受傷的可以得到醫治,最重要的,戰損立刻可以得到補充,繳獲的裝備,立刻可以把下級武裝升級成主力部隊,可以立刻兌現成實力,所以紅軍就可以連續作戰,越打越強。

具體我們來看。第一次反圍剿是從1930年10月開始打到1931年1月,蔣介石失敗後立刻在1931年3月組織了第二次圍剿,戰至5月31日失敗後,在當年七月又馬不停蹄的組織了第三次圍剿,兵力上則是十萬二十萬三十萬,翻着倍的往上漲,這就是十號不讓你有喘息之機,可是如此到了第五次反圍剿時,紅軍卻從開始時的三萬人發展到有了十萬之衆,這固然是勝仗帶來的,也是根據地的預備部隊充足的緣故。

從上就可以看住有根據地和李自成式流寇的根本區別。

那麼長征時,陝北根據地的狀況是怎樣的呢?據天津大公報說:陝北二十三縣全部赤化,赤化人民七十萬,赤衛隊二十餘萬,赤軍二萬。

這裏所謂赤軍兩萬估計是包括游擊隊等地方武裝,實際上主力就是七千人。但就是這個赤衛隊二十萬,就保證了,你不管打什麼仗,戰損立刻可以得到補充,繳獲立刻可以升級部隊兌現成戰鬥實力。這樣,對於紅軍,就可以放開手腳打仗,發展壯大自己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