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無事,翻閱家譜,偶見家譜傳記部分裏有篇《金堂先生行略》,體式和行文與衆不同,看過才知道文中的嚴金堂先生在光緒二十年跟隨州人江自康(受同治帝賜建威將軍並三代正一品封典)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在一本普通的家譜裏,能有如此文章,彌足珍貴。後又查閱相關資料,文中時間和地名與史實均一一吻合。遂藉助工具書,將該文整理疏通。

嚴君金堂,名茂玉,表字翰卿,號林之,楚北興國州人。曾祖曰安邦,祖曰朝選,父曰恆足。太學生金堂有壯心,光緒十五年(1889年)棄家赴北洋淮軍據扎北塘海口之江軍門麾下,軍門字壽庵亦興國人也。十七年(1891年)秋,金堂隨軍進剿熱河教匪(熱河金丹道起義),次年(1892年)克復平、建、赤、朝四邑,以勤慎耐勞賞六品軍功。二十年甲午(1894年),隨軍援朝鮮,乘輪舶出大沽海口,三晝夜進牙山登陸,六月廿七日成歡接戰,竟日失利,越公、忠、清三州退守平壤府。及中秋,四門血戰,五日糧盡,越安、定、義三州,渡鴨綠江抵九連城,齊對收兵。九月廿七日,虎耳山又戰,地不可守,越鳳凰城,駐軍摩天嶺,左曰大高嶺,右曰小高嶺,扼要設防,始得地利。十月五日,大高嶺下塔子鋪會戰,我軍連捷。半月間復嶺外連山關及分水嶺等區,擊斃匪目富蘭三造等。軍務稍平,金堂以奮不顧身兼護軍糧超保欽加五品銜。籲:海山蒼蒼,天風琅琅,連營吹角,壯士慨慷!金堂暇輒謁餘於幕,雖餘骯髒,未嘗薄視金堂也。明年和議成,隨對進關,即請假歸理家事。每於文士接談,藹然而和,無劍戟氣。今聞其族修家乘書以貽之,餘又不習爲諛詞,固知金堂知我。宣統二年候補知縣愚弟毛鴻揮拜題。

嚴金堂先生,名茂玉,字翰卿,號林之,是楚地北面興國州人。曾祖名安邦,祖名朝選,父名恆足。太學生金堂一直有豪壯的志願。光緒十五年,(1889年)離開家鄉不遠萬里奔赴北洋淮軍駐紮的天津北塘海口一帶,參加了江自康的軍隊。江自康,字福卿,號壽庵,也是興國州人。

光緒十七年(1891年)秋,金堂隨江自康的軍隊進軍討伐熱河金丹道起義的匪徒,第二年攻克收復河北平泉、內蒙古赤峯、遼寧的建平、朝陽四縣,因爲他勤慎耐勞被皇上賞賜六品軍功。

光緒二十年(1894年),也是農曆甲午年,這年,朝鮮東學道起義,全琫準領導起義軍佔領全羅道首府全州。朝鮮政府籲請清政府助剿,金堂又隨江自康仁字虎勇正副兩營隊伍支援朝鮮。乘坐大輪船出大沽海口,歷經三天三夜由海路登陸,入朝進駐牙山。這時日本也派兵入朝,並且強行進駐漢城。六月廿七日,金堂又參加了中日雙方軍隊在成歡的交戰,清軍激戰了一整天,最終失利,接連越過公州、忠州、清州三州退守平壤。到中秋的時候,又和日軍在平壤府外的四門血戰,激戰五日,彈盡糧絕,最後清軍又連續越過安州、定州、義州三地方,渡過鴨綠江,抵達九連城,雙方纔收兵。九月廿七日,雙方又在虎耳山發生戰事,沒有守住,軍隊越過鳳凰城,又在摩天嶺駐軍(試圖阻止日軍進犯遼瀋邊境),摩天嶺的左邊叫大高嶺,右邊叫小高嶺,清軍扼據要衝進行設防,纔開始佔得有利的地勢。十月五日,與日軍在大高嶺一個叫下塔子鋪的地方會戰,我軍捷報頻傳。

半月之間,收復了大高嶺外連山關及分水嶺等地方,並且擊斃日本大佐富蘭三造等人。

軍中事務稍稍平緩穩定,朝廷大賞,金堂因爲戰鬥奮不顧身兼護軍糧超保有功,皇上親自加封爲五品銜。我不由得讚歎:海山蒼蒼,天風琅琅,連營吹角,壯士慨慷!

金堂空閒的時候就經常到我的營房拜見我,雖然我是一個庸俗的人,但是從沒有輕看金堂。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雙方達成議和,他隨即進關回國。回國後則請假回家,料理家中事務。每每和當地的文人志士閒談聊天,態度和藹而溫和,身上沒有絲毫軍人的氣概。今聽說他的家族要修家譜,特意寫了一篇文章贈送他,我不喜歡寫一些諛詞奉承他,這點金堂先生一直很瞭解我。

甲午戰爭

毛鴻揮的行文樸實流暢,沒有絲毫的諛詞,重在敘事,凡事點到即可,毫不溢美誇飾,實爲難得一見的一篇短小精悍的傳記。(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