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宫如意馆自己的画室里,郎世宁一共画了两幅《聚瑞图》作品,分别画于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十五日和雍正三年(1725年)九月十九日,一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郎世宁是康熙五十四年来到中国进入清宫成为宫廷画师的,这幅作品应该都是郎世宁现存比较早的纪年作品。

《聚瑞图》(台北)

从画面上看,两幅《聚瑞图》风格基本一致,图绘瓶插瑞莲和瑞谷。图中画有盘形瓶,圆柱形颈,阔肩,鼓腹,下为圆形圈足。颈部和腹部各有凸起箍状弦纹二匝,遍体施以浅灰蓝色,紫檀木底座。瓶内插有全开半开的荷花,有结子莲蓬,有几株沉淀淀的谷穗,荷穗互相交错,疏密有致。花卉和瓷瓶上都有光源反光的描绘,但是对比不是很突出,显示出一种温和安逸的西洋画风。

该画表面有如西洋的静物写生,其内容却显示了中国宫廷对于中国传统祥瑞气象的重视和期望。两幅作品的视点设于三分之二幅水平位置,让观者得以看到瓷瓶口内侧,又以白色颜料画出高光,从而增强了瓷瓶的立体感。

《聚瑞图》(上海)

可以看出,早期的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郎世宁用的是中国画的颜料和技法,但却强调了造型的视角及质感,尤其加入了西方绘画中所强调的光影变化,将西画明暗法与中国工笔重彩合二为一,即一方面重视画面的明暗变化,但淡化了阴影,一方面有中国画的勾勒,但淡化了线条的勾掠作用。从画面上看,更接近于西方静物画。而后一幅作品(上海博物馆藏)则遵循中国传统工笔重彩花卉技法,淡化了光的明暗变化,以颜色的深浅来体现层次感和空间感。瓷瓶与台北故宫藏雍正仿汝釉青瓷弦纹瓶体制基本相近。

清廷画师郎世宁

一幅《聚瑞图》,不管是构思还是意蕴,寓意深远,很好的表现了郎世宁的巧思和慧眼,可谓极具匠心。一聚荷花静美高雅,二聚莲蓬子孙满堂,三聚莲叶和谐团圆,四聚稻穗岁岁(穗穗)丰登,五聚花瓶平纳百福。如此含义,对于刚刚登基的雍正和他的王朝,绝对是最高的赞美。就是这样一幅普普通通的《聚瑞图》,让刚刚登基的雍正帝看到了一个王朝的崛起和强大。同样,也就是这幅普普通通的《聚瑞图》,使雍正帝龙颜大悦,对郎世宁顿生好感,从而也进一步巩固了郎世宁作为宫廷画师的地位。

《聚瑞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聚瑞图》:立轴,绢本设色,纵五尺四寸,横二尺七寸。

题识:“聚瑞图。皇上御极元年,符瑞叠呈,分歧合颖之谷实于原野,同心并蒂之莲开于禁池。臣郎世宁拜观之下,谨汇写瓶花,以记祥应。雍正元年九月十五日,海西臣郎世宁恭画。”铃印二方:“臣世宁”“恭画”。

此轴画卷描绘一青瓷瓶中插有一茎两穗的粟米及一蒂二苞的莲花等祥瑞植物,画面右上方仿宋体题识,画中描绘的题识中所写的“和颖之谷”与“并蒂之莲”均被视为是应验统治者懿德的祥瑞之兆,是宋元以来象征圣人治世的画题,也是画作取名“聚瑞”的缘由。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中也明确著录了此件作品,存放于乾清宫,后来整体转移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纪年雍正元年(1723),为郎世宁最早纪年作品。

上海博物馆藏《聚瑞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09.3厘米,横58.7厘米。

题识:画家吴湖帆题签纪年、郎世宁印章两枚,没有任何清宫印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