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桥坛元老哈里·菲什比恩,在他传奇一生中,共获得过17次冠军

提起美国桥坛元老哈里·菲什比恩,很多桥牌迷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不过,对于以其姓氏命名的“菲什比恩约定叫”,知道的人也许并不少。

菲什比恩1898年出生在美国纽约。早在青年时代,他就对桥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很快成为当时流行的“惠斯特桥牌”和“竟叫桥牌”的高手。此后,伴随着“定约桥牌”的兴起,他又成了这项比赛的常胜将军。在他的一生中,共获得过17次全美桥牌比赛的冠军和19次亚军。在20世纪50年代,他曾多次入选美国队出征百慕大杯,又在1960年以队长的身份率领美国队参加首届奥林匹克世界桥牌锦标赛。1966年,他被美国桥协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在桥牌运动的早期,牌手们往往会在持有强牌的情况下,对上家的阻击性“三阶花色开叫”感到难以处理。为此,克勃森曾经提出过所谓“两可性加倍”的主张,即在直接位置叫出的加倍只表示持有较强的牌力,而对同伴来说,究竟是应该惩罚对方还是应当参与“争叫”,则由他自己来判断选择。事实上,这是将责任推给同伴,因而绝非是一种完善的对策。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菲什比恩在20世纪40年代设计了一种约定叫法,很快便得到广大牌手的认同与喜爱,这就是当时颇为流行的“菲什比恩约定叫”,菲什比恩于1976年病逝,享年78岁

查尔斯·戈伦于1901年出生在美国费城,大学时代攻读法律并获得硕士学位,此后曾当过十几年的律师。1936年,他放弃法律工作成为职业桥牌选手。

20世纪50年代,戈伦对原来的由米尔顿·沃克倡导的“4-31”计点法进行了补充修正,从而在牌力的估算方面,使“计点制”取代了以往盛行的“克勃森制”中的“羸墩计算”法。1963年,他的《戈伦桥牌全书》出版后很快风靡欧美,不仅成了“自然叫牌法”的权威性著作,而且也为“美国标准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戈伦既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桥牌理论家,又是一名成就极高的桥牌选手。在美国的全国性桥牌比赛中,他共获得过两次范德比尔特杯、三次斯宾戈尔德杯、八次瑞辛格尔杯冠军及多次其他比赛的冠军。1950年,他作为美国队的主力牌手参加百慕大杯赛,并为美国队的最终夺冠立下奇功。1959年,他当选为美国桥牌协会的荣誉会员;1969年,又被美国桥协授予“桥牌先生”的荣誉称号。

查尔斯·戈伦是一位独身主义者,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他所热爱的桥牌事业。戈伦一生的著述极多,根据1963年的估计,其著作的发行量已经超过800万册。但他却并不像克勃森那样富有挑战性,因此,在公众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好青年”与“谦谦君子”的形象1991年4月,一代桥牌宗师查尔斯·戈伦在美国与世长辞,享年90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