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两天,观影三部——《后天》、《2012》、《地球停转之日》。

《2012》毫无争议地排在第一,然后是《后天》,最后是《地球停转之日》,个人感觉很明显,基本没什么争议。但是上豆瓣查查,哇,《地球停转之日》就算了,但是《2012》和《后天》的评分怎么和我感觉的到过来了。

在豆瓣上《2012》的评分是7.9分,以0.1分的差距没有攀上8分这一阶层。无论如何,我觉得有些心疼,毕竟我还是挺喜欢这部片子的。

《后天》的8.2分,我觉得是高了。即使抛去特效等等后期效果,单从故事来说,《后天》都比不上《2012》。当然,这都是个人感觉。

《地球停转之日》则是5.3分。虽然是2008年上映,但是故事模式创新度不高,甚至要比2004年的《后天》要更古板。个人感觉这个评分是适合的。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末日”片类型已经拍得七七八八了。气候灾变类,外星入侵类,陨石撞击类,人类作死类……

在这些模式之下,人类的应对方法多种多样。各位导演就好像地球的参谋长一样,绞尽脑汁地为各种“末日”进行预演,好给我们后代子孙提供经验。在这里,我们应该感谢对他们说一声“多谢”。

万一在几个世纪后,他们之中谁的方法真是用得上呢。

先说《后天》。

《后天》的前半段不错,高中时候老师给我们放过,当时只放了前半段,那些龙卷风,冷气团看得我很过瘾。刚好那时在学洋流,大家就很开心地讨论起“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还有洋流的构成,洋流的影响等等。也算热闹一会。

不过,洋流的改变会不会带来电影中的影响?个人感觉是夸大了,当然,我不懂。老师也没给我们补补课。

到了后半段,《后天》的节奏就要下降许多了。相比《2012》的后半段,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在后半段里,导演和编剧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去塑造“温情”,有同学之间,恋人之间,医生和病患之间,地质学家和他的手下的,总统和国家之间,副总统和他的后悔之间等等,当然重点是作为主角的父亲和他儿子之间的两三事。

相比前半段,后半段很明显地成了一部啰嗦言情剧。

我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导演和编剧会设置父亲去救儿子这段桥段。没错,千里救儿确实很令人感动,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发生而且还有很多次这种事情发生。但是在电影里,在《后天》的情节当中,这是不应该出现的。

在《2012》里,作家男主也回头对自己的前妻、儿女及前妻男友进行了“悬崖边上的救援”。但是这是不同的。《2012》里作家男主是一名作家,一名普通人,一个司机。但是《后天》里,那位父亲是首个发现天气异常,冰川再临的人。是研究古代气象的权威,且握有重要资料的人。

前半段里,科学家父亲为了挽救人类,兢兢业业,24小时不休息也要量出模型。但是后半段里,这么重要的一位人物,他竟然离场了,跑去救儿子了。

没错,导演和编剧是可以对我们说“他要做的事都做完了,留着也没用,不如去救他的儿子吧”。但是本人来说,觉得这比较好笑。

《2012》里的科学家男主直接当上总统的顾问,成为抗击地球液化这一万年未有之变局的科学界领头人。哪里出现变化就到哪里去。时不时地,还要和政治人物争吵一下人类的生存和道德问题。

无论如何,《2012》里的科学家给人的感觉是,他一直在为抗击末日事件而忙上忙下。

假如说这位科学家在得知自己父亲的位置后,忙着吵要派人去接自己的父亲,或得知朋友全家落单后,开飞机去把朋友接回来的话。那《2012》也能把人气得吐血。

电影是虚构的,但是其虚构应该符合一定的逻辑,在一定的框架之下虚构。而要满足逻辑,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角色一直按照他的人设行动。

《2012》里,作家男主一直在努力拯救全家+情敌,科学男主则努力用科学的力量来预测灾难的发生,解决科学问题。如果作家男主跑去研究科学,或者科学男主跑去拯救自己的父亲和朋友。那么给人的感觉就会莫名其妙。

其实,个人觉得《后天》里科学家父亲没有去曼哈顿拯救儿子,而选择留下来指挥这场人类和气候的大战。大战过后,儿子明白父亲的工作,了解到父亲为科学,为人类奉献的精神。最后达成谅解,这样写应该会更好。

电影里的桥段,单看很温馨,很感动,放在整部电影里一看就很别扭。那个美国副总统也不知是真知错,或假知错。竟然放任一位那么重要的人去涉险。看《2012》里,那个胖胖的政治要员虽然看起来可恶。

但是人家在看完地质报告之后就是“你跟谁报告?”

科学男主:“跟XXX”,

胖胖的政治要员:“以后不是了。”“你得去换身衣服,洗个澡,我们要去见总统……”

这叫什么,叫别让人才给跑了,叫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虽然胖胖的政治要员一直跟男主吵吵合合。但是在科学上一事,政治要员可一直紧紧捉住男主这根稻草。没有说,“哦,造飞船避难就好了是吧。那我们知道了,你回家可以了,没你事了”。

而在《后天》里好像就是这样。男主给总统、副总统等汇报,并且很帅气地在美国北纬30度化了一条线后,扔下粉笔就跑去救儿子了。除了他朋友送了一下外,没人拦住说委任顾问,当任科学总指挥什么的,连一句“为了国家和人民,你需要牺牲你儿子”都没有。

敢情你们就是这样对待你们的科学家的?或者真是人性化管理吧,相比上千万人的生亡,父亲救儿子当然更重要。

当然,《2012》里,胖胖的政治要员不救(或忘了救)印度天文物理学家这事干得不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