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融創新 科技賦能……未來銀行是什麼模樣? 來源:文匯報

存錢、借款、買理財——如果說這是現在銀行提供給客戶的“高頻”服務,那麼,在金融科技的持續賦能下,未來銀行的模樣很有可能顛覆大家的想象。

這幾天在外灘大會上,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爭相放出各自的金融科技“大招”,“雲網點”“智能風控”“開放銀行”等層出不窮的創新,正在讓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觸角”伸得更長、更遠。

更開放:喫穿住行都“包了”

“互聯網讓你不用現金,我們讓你以後不帶手機。”浦發銀行的升級版“開放銀行”——“全景銀行”昨天首度亮相。用行長潘衛東的話來說,這家銀行準備在金融科技上啓動“瘋狂”的連接計劃。今後,享受銀行的服務都不必再刷手機,可能刷個臉就行。

不妨用足想象力設想下,銀行在未來可能會提供哪些服務呢?浦發銀行給出的答案是:先搭建一個技術標準框架,讓開放生態中大量的合作伙伴一起參與,爲用戶提供“泛金融”的服務。比如,企業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坐享資金結算、貸款,乃至基於大數據分析的營銷支持,而個人客戶的購物、出行、繳費等需求也可以一網打盡。這就意味着銀行可以突破業務開展的空間限制,隨時隨地送上服務。

“開放銀行”,可以理解爲以平臺合作爲基礎,通過應用程序接口(API)的技術,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動金融與其他行業數據規範融合共享,實現金融與民生服務、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在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看來,從網點模式到App模式,現在發展到API模式,這是銀行金融服務發展歷經的三大關鍵節點。依託金融科技釋放的創新原動力,API技術可以把銀行業務整合解構、模塊分裝,支持合作方以樂高拼接的方式,自行組合和創新應用場景,打造全新的數字金融生態。

喫穿住行都“包了”是一種開放模式,招商銀行就打造了一個生活服務平臺,客戶已經可以在其中坐享喫住行遊購娛等一攬子生活服務,支付、消費金融、繳費等金融服務也已無縫嵌入各種場景。而在新加坡,星展銀行構建的是住房生態圈,與合作伙伴一起,在當地爲客戶提供房屋租賃、購買以及質押等住房場景下的綜合服務。

如今,金融業正在不斷嘗試利用科技的力量優化金融產品,創新服務模式,“開放銀行”作爲轉型升級的一大創新,已成爲國內外產業各方關注的熱點話題。在大會現場,浦發銀行還聯合太平洋保險、國泰君安證券倡議發起成立“開放金融聯盟”,橫跨銀證保三個業態的12家機構共同參與其中。

更智能:無接觸式遠程互動

最近,上海銀行拿到一個應用場景創新大獎——“雲網點”。利用遠程視頻、人工智能和5G通信等技術,你可以一鍵呼叫遠程櫃員,透過屏幕實現“面對面”互動,體驗一整套“非接觸式”服務。目前,這個金融科技項目已覆蓋了六成的個人業務。

上海銀行副行長施紅敏在外灘大會現場表示,藉助金融科技,上海銀行的服務能力猶如插上騰飛的翅膀。與十年前相比,上海銀行客戶服務渠道不斷豐富,借力“線上+線下”雙渠道,目前服務近1600萬個人客戶、逾23萬公司客戶。

現在的城市,網格化管理日益完善,生活更加便捷和安全,這背後離不開大數據這枚“繡花針”。對於銀行來說,通過科技金融的應用,可爲基礎設施、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提供高效的融資服務,還能借助自身的技術優勢,爲這枚“繡花針”增添色彩。

隨着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不斷迭代,科技金融正在爲城市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多解決方案。例如,以前去銀行辦業務,身份證必須隨身攜帶,但今年開始,上海市民在上海銀行任何一家網點就可使用“電子亮證”代替實體證件,並且今年還會擴大到企業層面。

上海銀行聯合華山醫院打造的智慧醫療示範服務,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運用在醫療服務上,通過自助機便可完成實名認證、建檔、掛號等看病相關的全流程。

更有溫度:服務也能量身定製

眼下,金融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社會經濟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應該看到,數字化時代給多數人帶來紅利的同時,卻讓一部分羣體無所適從。”施紅敏舉出了老年人的案例,在面對網約車、網上售票、無現金支付、在線預約掛號等場景時,他們很有可能成爲被遺忘的羣體。

在他看來,在金融科技時代,銀行更應該發揮其社會性的一面,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爲本,助力實現人民美好生活。

李偉表示,金融科技要在加強金融能力輸出上積極發力,提升便民的服務水平,“在金融爲民這個方面,銀行可以加強教育、醫療、交通、社保等領域的場景共建、數據共享。金融服務,不再僅僅存在於銀行自身的實體網點和電子渠道,將真正實現哪有客戶,哪就有銀行,哪有場景,哪就有銀行,銀行的服務無處不在,無微不至”。

“對於這一點,我們的體會是非常深的。”施紅敏告訴記者,養老金融是上海銀行的特色業務之一,目前上海每3位養老金客戶,就有1位是上海銀行的客戶,“爲了讓更多老年羣體享受現代金融的便利,我們在全國率先開發了存摺取款機,推出國內首款專門針對老年客戶的手機銀行……這些努力,應該說提高了老年客羣對於科技金融的接受程度,讓他們有機會體會到金融科技的優質服務”。(記者 唐瑋婕)

責任編輯:戴明 SF00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