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剪紙都賣到故宮去了。”68歲的陳樹成臉上滿是自豪的神情。

“我用扶貧資金入股養羊場,每年都能分紅,我還可以打零工賺錢,日子越來越好了。”曾經的貧困戶焦貴廷笑着講述自己的脫貧故事。

“今年我家孩子考上了武漢理工大學。這不,孩子臨去武漢前,工作隊發放了3000元助學金,孩子上學也不是負擔了。”成喜朋話語間洋溢着驕傲和喜悅。

說起現在的好日子,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五道營村的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他們點贊現在的好日子,也點贊省法院駐豐寧滿族自治縣五道營村工作隊。“自從省法院扶貧工作隊來到我們村,村裏真是一天一個樣。”五道營村黨支部書記丁喜庭深有感觸地說。

曾經的五道營村是河北省確定的、重點攻堅的206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7年,五道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82戶944人,其中無勞動能力或弱勞動能力者、殘疾人員、無技術人員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村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扶貧任務十分艱鉅。

也是在那一年,省法院開始派駐精準扶貧工作隊對豐寧五道營村進行結對幫扶。從那時起,謀劃產業扶貧、精準對接貧困戶、建強基層組織、扶困扶智,樁樁件件都成了駐村第一書記常儉和隊員李寧、張磊的頭等大事。

■“扶貧+剪紙”走出特色產業扶貧路

工作隊在入戶調查中,經過一遍遍走訪、一次次深入瞭解,得知五道營村是首批“國家級非遺剪紙傳承基地”,有着濃厚的滿族文化底蘊,尤其是傳統剪紙技藝獨具特色,於是配合當地黨委、政府確定了“非遺+扶貧”的脫貧之路。

2018年7月,五道營村成立了非遺扶貧剪紙就業工坊,專門對村民們進行培訓,爲學習剪紙的村民免費提供工具和材料。

陳樹成年少時就掌握了傳統滿族剪紙技藝,但從來沒把它當成賺錢的手藝。早些年家裏窮,孩子們都自謀出路,在外地安了家落了戶。隨着非遺扶貧剪紙就業工坊的成立,她拿起熟悉的剪刀,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改變了貧困生活。她的老伴丁君方開始只是作爲“家屬”學習參與剪紙,後來深深愛上了剪紙,而且技藝突飛猛進,很快成了行家裏手。除了平時剪紙,丁君方還在村小學爲孩子們教授剪紙課。如今,陳樹成和老伴每年有幾千元收入。

和陳樹成老兩口一樣,五道營村有60餘戶參與了非遺剪紙項目,收入最高的一年可賺近萬元。由於剪紙技術高超,五道營村的2500套共3萬張“十二瑞獸”剪紙還賣進了故宮。

隨着村民們剪紙技藝的提高,工作隊開始思考如何提高剪紙工藝的附加值,如何持續推進剪紙傳統技藝的產業化,如何在幫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的同時,達到創收增收的目的。爲此,常儉帶領工作隊多方考察,集思廣益,最後依託剪紙工坊,創新性地設計了“非遺+地名標識+文化創意”的特色產品,燒製出印有豐寧剪紙圖案的茶具,定製了體現文化傳承的特色文化衫、雨傘、購物袋等等。一件件印有剪紙元素的文創用品,被放置在剪紙工坊和一些景區非遺展銷專區售賣,傳統剪紙工藝實現了產業化。

後來,五道營村被確定爲“非遺+扶貧”工作試點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到五道營村開了現場會,號召推廣豐寧非遺扶貧經驗做法。

“剪紙讓婦女、老人和弱勞動能力者坐在炕頭上就能掙到錢,還保護了傳統文化。”2020年,閆英敏接過駐村第一書記的接力棒,帶領隊員陶坤峯和張磊不遺餘力地爲剪紙擴展着銷售渠道。她通過朋友圈宣傳剪紙,還開通抖音直播等,向社會各界及親朋好友推薦剪紙及衍生品。

■“產業多樣化”助農戶增收致富

對沒本錢缺門路的貧困戶,如何纔能有效持續地帶動他們就業、創業?“多樣化”的產業扶貧激發了貧困戶的發展動力,爲他們找到了致富門路。

五道營村地處駙馬山下、九龍松邊,工作隊經過考察研究,發現這裏適宜發展旅遊。工作隊帶領村“兩委”幹部外出調研後,在村北山修建了山體公園,依託駙馬山謀劃打造歷史文化旅遊項目。他們積極連線搭橋,引進北京一家房地產公司,建設特色民族風情小鎮、特色紅磚街,建起了50畝的觀光旅遊項目。成喜朋是五道營村發展旅遊項目的受益者之一。

成喜朋曾經是五道營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身體患病不能外出打工,還有兩個孩子正在讀書開支很大,家裏的房子拆了一直蓋不起來,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17年,工作隊進駐五道營村以後,常儉成了成喜朋一家的幫扶人。

常儉一次次來到成喜朋家,詳細瞭解他們的家庭情況,鼓勵他樹立信心勤勞致富。後來,他到村裏學習剪紙,有了一份收入。常儉爲他出謀劃策,建議他將老院子裝修改建成農家院。在工作隊的幫助下,成喜朋開辦了村裏第一個農家樂,工作隊還幫他聯繫客源、指點經營。“農家小院一個夏天就爲我家帶來了可觀的收入。”成喜朋感慨地說。如今,成喜朋成爲村裏的“脫貧之星”,還入了黨。

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協調龍頭企業建果園,培育奶牛、肉牛、股份制養羊等特色產業,工作隊不斷開拓產業扶貧之路……2019年底,五道營村累計脫貧340戶920人,已整村脫貧出列。

閆英敏自來到五道營村,繼續在實現村民增收上深謀劃、下力氣。工作隊協調引進的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正在考察階段,五道營村主村整體搬遷改造項目已經開工……五道營村未來的產業將更加多元,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扶智+扶志”激發村民致富內生動力

扶貧先扶志,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重要基礎。工作隊一直探索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在入戶走訪過程中,工作隊常聽村內80歲以上老人講起五道營村抗日的故事,經考證得知,五道營村在1945年抗戰勝利解放豐寧的戰役中起着決定性作用。爲了銘記這一段歷史,發揚和傳承在五道營這片熱土上所流淌的紅色精神,工作隊積極協調資金,在五道營北山(戰役原址)建立一處抗戰勝利解放豐寧紀念碑,激勵村民奮發向上,通過自身努力脫貧致富。

五道營中心校的一間教室裏擺放着鋼琴、架子鼓等不少音樂器材,這是駐村工作隊聯繫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爲學生捐贈的。工作隊還爲孩子們捐贈校服、文化用品、體育器材等,援建了圖書室、多媒體教室,豐富了孩子們的課餘文化生活。

常儉作爲名譽校長,還積極聯繫社會愛心人士,與五道營中心校共同成立了“帶你飛”愛心教育基金會,爲品學兼優的學生提供教育資助,爲每學期的優秀學生髮放獎學金,並定向資助貧困學生。

工作隊充分發揮自身經驗優勢,經常在趕集日開展普法宣講,積極化解村內各類矛盾糾紛;發動省法院機關幹警、聯繫社會愛心人士捐贈圖書,建設文化活動室,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工作隊撲下身子,穩住心神,幾年來,喫住在村,爲村裏跑項目、跑資金、辦實事,和鄉親們結下了深厚情誼,也收穫了一項項榮譽:省法院駐五道營村工作隊被評爲“全省扶貧脫貧先進駐村工作隊”,常儉榮獲個人三等功,李寧獲評“全省扶貧脫貧優秀駐村工作隊員”(河北法制報記者李勝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