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

近一段時間以來,隨着非洲蝗蟲的肆虐,各國之間如臨大敵。這些小小的蟲子不僅成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在無形中攪動了大國間的關係。不僅使人想起劉慈欣在《三體》中宣揚的那則著名的毒雞湯:蟲子,從來沒有被真正戰勝過!

在《三體》中三體人出於對人類的蔑視,稱人類爲“蟲子”,但沒有想到的是卻被大史抓住了發揮的由頭,他把丁儀和汪淼帶到了一片滿是蝗蟲的麥田,向他們二人傳授了這則著名的毒雞湯。

蝗蟲,俗稱“螞蚱”,體長不過幾十毫米,整個生命週期也不過2、3個月。然而就是這樣一種看似柔弱的小蟲子,卻給整個人類世界帶來了長期的噩夢,直到現在。千百年來,人類對它們可謂恨之入骨,竭盡全力地想消滅它們。用盡各種毒劑,引進培養它們的天敵,搜尋並毀掉它們的卵,用基因改造使它們絕育;用火燒它們,用水淹它們……這場漫長戰爭伴隨整個人類文明,但直到今天這種小蟲子照樣翱翔於天地之間,它們的數量也並不比人類出現前少。

蝗災

掌握先進科技的人類爲什麼直到今天也無法戰勝“蝗蟲”這種低級的生命,從物種的演化來分析,這種低熵的小蟲子又有什麼樣過人的本領呢?

拋開主流生物學家的觀點,按照《三體》中的邏輯來分析,蝗蟲這種低級生命之所以至今也讓人類束手無策並不是因爲它們有什麼過人的本領,恰恰是它們保持了生命最基本、最低級的特性。它們不會思考,也沒什麼喜好,在它短短的一生中只有一個簡單的目標:爲了整個物種的繁衍,活下去,不惜一切拼命地活下去!

它們一方面不像某些高級物種一樣,有比較固定的食物來源。譬如說草原的狼喜歡喫羊;森林的老虎喜歡喫野豬;熊貓喜歡喫竹子……等等,這些高級物種較爲固定的食物來源成爲制約它們種羣的關鍵因素。但蝗蟲不同,它們會不擇手段地喫掉一切可以喫掉的東西,植物的種子可以喫;花可以喫;葉可以喫,瘋狂的時候甚至連植物的莖和根也可以喫。總之是不管口味,沒有喜好,一路掃蕩,不放過任何補充能量和活下去的機會。

另一方面就是拼命的繁殖,拼命地擴大自己的種羣,以自己種羣的數量來應對自然界的挑戰。以我國存在的亞洲飛蝗爲例,一隻成熟雌蝗一生平均產卵200一1000粒,即便按最低的兩代和最低產卵數量來來計算,一隻蝗蟲也會在短短几個月內變成分裂成200×200=40000的龐大種羣。

蝗災

除此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蝗蟲作爲一種低級物種卻很幸運的進化出了一雙彈跳力十足的大腿,和一雙可以飛翔的翅膀,這使得他們能夠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進行長距離的遷移。不要小看這個速度,事實上這樣的速度已經不僅超過了當年成吉思汗縱橫天下的騎兵奔襲速度,甚至連當代摩托化坦克集羣也要甘拜下風。憑藉上天賜予的這雙翅膀,數以萬億計蝗蟲彷彿一隻來自地獄的大軍,隨風飄蕩,所過之處如秋風掃落葉,又好似怒海波濤,湮滅一切,毀掉一切。不僅給人類的農業帶來滅頂之災,還會給畜牧業、林業、花卉帶來巨大的災難,甚至直接引發一場生態危機。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纔是!”千百萬年以來,蝗蟲之所以讓人類束手無策並不是因爲它們的強大,而恰恰是源自它們的弱小,又因爲弱小而不傲慢。它們沒有喜怒哀樂,無知無懼,短短的一生中只受生命最基本的基因驅動:一切都爲了活下去,爲了活下去而不惜一切,不放過任何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雖然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它們是令人可惡的害蟲;但從整個生命演化角度來看,這種驕傲的小生命仍不免讓人感動和思考。期待有一天,人類能隨着科技進步,隨着對自然、生命的瞭解,爲這種小生命找到一個合適的角色,能讓它們真正爲人類和爲整個自然生態體系服務。

我們都是陰溝的蟲子,但總要有人想仰望星空!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