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懂事是很深的绝望,它真的不是一个好东西。它表面上是为家长带来省事的好处,也许骨子里就是出于恐惧。”

过早的懂事会让孩子变得压抑,不仅阻碍情绪的正确释放,也会影响自身的发展道路。

作为孩子的保护者,家长要警惕孩子的这种懂事行为,及时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表达自己。

孩子就应该无忧无虑,而不是过早地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压力和重担。

一、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懂事”?

1.孩子不能明显感觉到父母的爱

孩子虽小,但是对于父母的爱却很敏感。孩子力量是有限的,他们不能够自己去庇护自己,所以极度依赖父母的照顾。

如果父母常常用爱去威胁孩子,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的爱随时都可能被撤回。这样,他们就会按照父母期望的那样表现得更加懂事更加听话,以期望父母能够好好度地爱他们。

不能否认家长的爱是无私的,但有的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那么明显,甚至会用一些暴力的手段去表达爱,这是不可取的。

2.害怕被惩罚

有一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比较严厉,甚至会采用一些比较极端的惩罚方法。

幼小的孩子由于害怕受到惩罚,就会小心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以避免踩到父母的雷区。

3.父母错误引导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故意歪曲孩子的一些想法。

比如说,有客人来家里做客,饭桌上有好吃的但比较少的海鲜,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显得懂礼貌,就会对客人说:“不用客气了,孩子不爱吃这个,你们多吃点。”一旁的孩子本来想吃的欲望就这么被父母给扭曲了。

二、孩子“懂事”的表现有这四种

1.经常性地讨好父母

有的小孩为了显示自己的懂事儿,常常会压抑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反过来去做一些讨好父母的事情。

他们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察言观色,看到父母回家,会主动为父母端茶倒水,捏肩捶背。

父母为了孩子牺牲了很多,孩子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有的孩子却过度讨好父母。

面对脾气暴躁的父母,很多小孩反过来会用语言去安抚父母,看着很令人心疼。

2.不敢任性

和懂事相对的一个词就是任性,所以很多懂事的孩子都不敢放飞自己的天性。

在他们的眼中,只有乖乖听话才是被家长所喜爱的。父母是最爱孩子的,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都不能自由地发泄自己的情绪,那么他们又怎么会在其他地方释放自己的天性?

3.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需求

懂事的孩子会经常性地克制自己的需求。比如说,妈妈平时经常跟孩子说家里拮据,那么当孩子看到好看的小裙子的时候,也不会和妈妈说要买,只会默默地藏在心底,不动声色,生怕让妈妈产生负担。

其实这样的孩子很令人心疼,如果他们养成讨好别人的习惯之后,自己自己的需求就会被无限地挤压。

4.言行小心翼翼

过于懂事的孩子由于经常观察别人的颜色,所以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变得十分小心,生怕惹怒了旁人。

有的小孩子去别人家做客,不敢把整个身子都躺在沙发里,只会把半个屁股放在凳子边沿处。

见到不太熟悉的长辈时,有的小孩目光躲躲闪闪不敢直视,说话的时候也会扭扭捏捏。

三、面对过于“懂事”的孩子,家长可以怎么引导?

1.无条件地爱孩子

首先我们想强调一点,无条件地爱孩子并不是说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地爱孩子,只是说让孩子充分的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这种爱是不以任何条件为前提,具体来说就是不会因为孩子的“任性”而减少一分。如果孩子没有这种后顾之忧,就能释放自己的天性。

2.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

过于懂事儿的孩子往往会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前面。因此,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因为自己的需求才是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动力。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能够准确表达自己需求的孩子,才会获得更多的资源。

3.鼓励孩子说“不”

拒绝是一门艺术,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大难题。别说小孩子了,很多成年人都难以拒绝别人的要求。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拒绝别人是自己应有的权利。

家有儿女中的小雪就可以很坦荡地拒绝邻居阿姨的不合理要求。如果家长可以教会孩子学会说不,孩子就能够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少受很多伤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