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张曼玉结过婚、因那部《侯孝贤画像》为人所知的法国人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编剧兼执导的电影《黄蜂网络》,到底算不算好电影呢?

同样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隐秘战线题材电影,它和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联袂的《间谍之桥》,在描述冷战大背景下的冷酷与温情上,显得没什么耐心。

至于以“冤冤相报何时了”为主题的《慕尼黑》(同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在内涵与反思上更是无法比拟。

跟“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领衔的《红海潜水度假村》相比,完全不涉及全球观众都很受用的个人英雄主义;大美女裴淳华2018年出演的《火狐一号出击》,又在惊险性与刺激性上胜它一筹;与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美国行动》比起来,在观赏性与戏虐性上面又差了一大截。

在前些日子,美国雇佣兵入侵委内瑞拉这件事炒的沸沸扬扬之后,讲述冷战期间古巴派出间谍在美国境内监控与渗透巴裔美国恐怖组织的《黄蜂网络》,引发了一波关注。

毕竟,猪湾事件的痛仍在刺激着北美观众,被一个全天候监视了几十年的美洲小国派出间谍,在世界霸主的领土上兴风作浪,感情上确实有点过不去。

不过,获得威尼斯金狮奖提名的《黄蜂网络》,在IMDB、豆瓣等大众影评网站遭遇的不及格评分,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浓重的风格化倾向难辞其咎,随意插入和打断故事的剪辑手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给世人留下一盘散沙的整体观感。

风格化的对与错

把一部本该惊险刺激、步步惊心的作品,拍成了自由散漫、想一出是一出的迷你剧,这确实让看惯了好莱坞惊悚大片的观众,一时半会纳不过闷来。

作者浓烈的风格化,以及对左翼革命运动偏执般的钟爱,当然是会受到追求多样性、个性化的观众,由衷的赞赏和称赞,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完全不同于好莱坞叙事风格、展现方式的表达,固然是值得尊敬的。

毕竟,千篇一律的慢动作MV+超快感视觉特效+插科打的美式幽默,起初还是很受用,看多了其实也腻。

只是,如何将观众的关注度与情绪,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才是一部影视作品的主创,最该注重的基本功。

哪怕爱炫技爱到极致、把一部《鬼影特攻:以暴制暴》拍得神神叨叨的迈克尔·贝,也得保证故事的完整性,考虑观众到底看不看得懂、能不能接受。

过于冷静的追求如纪录片般的质感,刻意追求慢节奏带来的真实性,并没有给《黄蜂网络》加多少分,毕竟,一个持续十几年的复杂故事,哪怕通过127分钟的片长,依然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即便云集了好莱坞当红女影星佩内洛普·克鲁兹、安娜·德·阿玛斯,以及埃德加·拉米雷兹、瓦格纳·马拉等实力演员,即便在人物塑造、感情、动机方面颇具耐心,即便在绝对和相对的正义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虐性上,都做出了不同以往的味道,这部影片依然并不讨喜。

有时候,成也风格,败也风格,这跟“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玄学颇具相似之处。

故事看明白了,就是剪辑得太散、太杂、太乱,成为很多观众观看《黄蜂网络》之后的第一印象。

这当然与看惯了好莱坞惊悚动作大片之后,还顺不过来的观看习惯有关,但以人物带动剧情带来的割裂感,趋向于单元(迷你)剧的松散剧情,多少影响了观众对整部作品的理解与判断。

蝉、螳螂和黄雀

强烈的个人风格化,能否用在像《黄蜂网络》这样的故事里,这其实是一个仁者见仁的。

《黄蜂网络》改编自巴西人费尔南德·莫莱斯的纪实文学作品《冷战最后一批士兵:古巴五人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主题很宏大,却很容易被世人忽略的故事: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背后受到苏联全力支持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与近在咫尺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美国之间,因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而最终掀了桌子,古巴遭到了全方位的封锁和制裁,古巴与美国的关系陷入冰点。

在美国人的默许下,一些古巴人叛逃到了迈阿密等地,并组织起了一系列流亡组织,他们对卡斯特罗政权恨之入骨,梦想着能够取而代之,于是,这些组织开始秘密进行一系列帮助更多古巴人离开祖国、奔赴自由美国的活动。

随着冷战进入尾声,一些古巴裔流亡者胆子大起来了,开始策划和实施颠覆古巴政权,他们堂而皇之的开着飞机进入古巴领空,在城市里投放宣传单,甚至派出武装分子袭击海滩等设施,安排亡命徒走私武器、制造系列爆炸案,以便打击古巴赖以生存、赚取外汇的旅游行业。

为了对抗这些企图威胁和颠覆政权的流亡组织,古巴派出了一系列特工,试图以叛逃者的身份,渗透进这些带有恐怖主义性质的极端组织,以便拿到足够的证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击。

片中,两名叛逃美国的飞行员瑞尼·贡萨雷斯、胡安·帕布鲁·罗克,便是古巴间谍网“黄蜂网络”的特工,彼此不知情、各自为战的他们,顺利打入古美基金会等组织内部,以得力助手的身份取得信任,获取情报。

另一方面,一直对这些古巴流亡组织态度暧昧的美国执法机构,也越来越不能容忍其“过于出格”的行为,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与古巴都期望于冰释前嫌的大背景下,一切节外生枝的举动,显然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间谍国家,美国也不能容忍一个外国间谍网络在国内存在,哪怕,对方的动机是所谓的内部斗争。

螳螂捕蝉的悲剧就在于,黄雀选在关键时刻出手,不给任何机会。

当“古巴人的内讧"即将分出胜负时,掌握大量证据的美国人出手了,“黄蜂网络”全员被捕,瑞尼这个曾经的叛逃者、后来的古巴英雄,成了美国人手中的一名阶下囚,以及古巴与美国讨价还价时,一个无足轻重的筹码。

斗争背后的人们

片中,特意插入了菲德尔·卡斯特罗的一段新闻采访,在手舞足蹈般的对话中,他承认古巴派遣间谍清理门户,对美国人毫无信义的做法表达了愤怒。

当然,美国人和卡斯特罗都很清楚,这就是浓烈的政治色彩渲染下,意识形态的斗争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

在庞大、繁杂的历史背景下,奥利维耶·阿萨亚斯选择了以人物带动情节的叙事手法,尽可能冲淡时代的痕迹,强调处于尖锐对立的旋涡中,捆绑上层层精神枷锁的主人公们,随波逐流的痛苦与无奈。

片中,少了那些惊险刺激的瞬间,多了日常生活和交流的描写,用大量篇幅讲述人物的家庭和情感,顺便让美国人扮演了不黑不白的反派角色,也只有天生浪漫的法国人敢这么玩。

看似毫无亮点的若干段戏堆积起来,一群深陷旋涡却身不由己的人们,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主人公瑞尼在身份不断转换下的脆弱与坚毅,胡安外表热情奔放、实则冷酷无情的性格,以及始终不愿在命运面前低头的瑞尼妻子奥尔加,要么出乎意料、要么令人动容,这或许就是这群特殊的普通人,人性善恶和人情冷暖的鲜活注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