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外留學涼涼,這批國內大學應急擴招

疫情期間的特殊安排

拿到了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可是無法前往當地就讀,海外依然在蔓延的疫情,讓多少留學生“心嚮往之,身不能至”。

學業不能中止,教育部日前決定,允許19省市約90個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臨時擴招,一批“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國內院校成爲救火隊長。

中外合作辦學在教學語言、培養模式等方面,與出國留學相對契合、互相貫通,以此爲渠道解決留學困境,是疫情期間的特殊安排。

學在囧途

2019年,我國共有92.8萬學生出國留學,美國是第一大留學目的地。

海外疫情與中美貿易摩擦疊加,中國在美留學生的學習生活遭到衝擊,通過網課的形式“在家留學”成爲無奈之舉。

然而,上網課這樣的下策仍然不安穩。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7月出臺新規,規定2020年秋季學期的留學生如果僅上網課,將無法取得赴美簽證或維持當前簽證,規定一出即遭反對之聲。

上網課有損留學體驗,成爲留學生普遍的擔憂。線上網課與線下課堂的區別,不只是課程設置的差異,還缺乏師生交流的氛圍、社會實踐的磨練以及探索未來的可能性。

留學體驗大打折扣,但費用並不見少。雖然實施遠程教學,哈佛大學近5萬美金(約合人民幣35萬元)一學年的學費,一點兒都不打折。

形勢不明朗,讓不少國際高中生開始駐足觀望。是上國際高中後出國留學,還是迴歸普高?

根據《高中國際項目發展狀況(2019)》數據,截至2019年年底,國內已有公辦學校國際部(國際班)、國際化特色民辦中學等校近1000所,在校生總規模約50萬人。

事實說明問題,今年各地多所公辦校國際班、民辦學校中外課程項目招生遇冷,南外劍橋國際班錄取分數下跌,鄭州外國語、鄭州一中、成都七中萬達學校等多所高中國際班啓動補錄。

太悲觀倒可不必,升學規劃專家梁挺福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隨着各國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醫治以及疫苗的研發使用,除個別國家外,全世界疫情還是會處於平穩下降趨勢,“在家網課”會減少,“在家留學”也只是暫時狀態。

應急擴招

暫時狀態特殊安排,9月16日教育部決定臨時允許部分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擴招。

誰可申請?持有境外大學錄取通知書、原計劃於2020年秋季學期攻讀境外高校本科或碩博士的中國內地(大陸)籍學生,符合基本報名條件。

我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不在少數,今年3月教育部發布《關於批准2019年下半年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通知》,批准的本科以上項目就有44個。

參與此次招生的,有約90箇中外合作辦學以及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涉及北京、浙江、廣東等19個省市。

在衆多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中,中外合辦大學已頗具辦學實力。我國從2003年開始,允許開辦中外合辦大學,2004年中國第一所中外合作高校——寧波諾丁漢大學落地。

9月9日起,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接連發布增額錄取招生信息。

廣東的合作辦學走在全國前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七所高校臨時擴大合作辦學招生。

不中不西,不土不洋,屢屢被誤解爲“民辦三本”的中外合作大學,在疫情期間帶給人們多重想象。眼下,引進海外知名大學獨立辦學也已經提上日程,高校體系更爲豐滿。

中國境內第一所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8月落戶海南,這所名叫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的高校,將引入德國“實踐嵌入式”高等教育模式,開辦大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教育。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允許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

轉學爭議

其實在此之前,有過接收出國留學生在國內大學借讀學習的呼聲,也有零星的案例。

在康奈爾大學宣佈的秋季學期計劃中,所有中國公民和持有中國綠卡的國際學生由於疫情無法返校,可以申請入讀清華、北大、浙大、上海交大、中國農大、首都師範、東華大學7所高校。

這一模式值得借鑑,不過難以進一步放開至自由轉學。留學生自由轉學國內高校還有很多待解的難題,首當其衝是招生的公平正義。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認爲,一個是中國高校唯分數錄取的高考制度,一個是西方的等級評價基礎上的申請審覈制,如果同意留學生轉學,完全有可能催生一大批利用政策漏洞的行爲。

中外合作辦學雖然與出國留學相對契合,但學生也是通過高考進入中外合辦大學的,而且錄取分數往往還不低。根據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的生源質量指標,寧波諾丁漢大學的新生高考成績排名第105位,不遜於一些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寧波諾丁漢大學副校長沈偉指出,希望通過綜合評價體系增額錄取部分國際高中生,分類消化吸納優質生源,以培養多元化的人才。

如何嚴保招錄公平?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指出4個重點:

第一,不納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不佔用高校原有招生指標;第二,遵循雙向選擇、擇優錄取、保證質量的原則;第三,進行綜合評價,錄取標準不低於外方合作辦學者同類專業在其本國的標準;第四,僅頒發外方高校學位證書。

梁挺福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從四個重點來看,要想利用政策漏洞謀取不公正行爲幾乎不可能,國家已經提前做好準備。

在討論留學生自由轉學制度下,國內大學的自由轉學制度也在引發熱議。

國內大學自由轉學理論上可行,實際上很難。2015年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普通高等學校轉學工作的通知》,強調保障公平公正的同時,對轉學制度提出了嚴苛要求。

梁挺福指出,建立大學間自由轉學制度的時候,也需要充分考慮國內大學生羣體的需求,給予一樣的自由和選擇權利。

參考資料:

50萬國際高中生能否走進教育“內循環”,2020年9月18日08版,光明日報

留學生自由轉學國內高校有違公平正義,2020年8月26日,陳志文觀察

責任編輯:劉光博 SN23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