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曾經說過:“對我們這些民營企業家來說,最大的考驗是如何收場,而不是開場。怎麼把過去的這些成績畫個句號。”

關於如何畫上句號,王石與潘石屹選擇了兩個方向:愛惜羽毛的王石,選擇了史上最大單筆捐贈清華大學,以圖留名青史;看重守業的潘石屹,則是選擇用全身而退的方式退出中國房地產界,並投資美國教育和美國地產。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爲財死,鳥爲食之”;“不得留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爭名於朝,爭利於市”……諸多的俗語、格言,留傳千百年。可見,名與利在中國人的心中有着多麼重要的地位。

雖然,兩位大佬對待捐款的態度,都是建立在個人合法選擇的基礎之上,沒有對錯高下之分。有人圖身後名,所以願意傾盡所有;有人圖當下利,所以願意落袋爲安。不過,在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裏,還有一種樸素的家國文化信仰。所以大佬們的選擇,終會在歷史長河下,留下“追名”和“逐利”的經典一筆。

10元與53億 王石之名系於兩次捐款

王石從不避諱自己對“名”的追求,他最早開博客,最早出自傳,還一連出了幾本,他很注重自主表達,但也不拒絕那些光彩奪目的稱頌,曾在一次採訪中直言“錢和榮譽我選擇了榮譽。

2020年4月2日,萬科企業股資產管理中心與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簽署了捐贈協議,代表萬科人全體,將企業股中心的全部資產2億股萬科股票一次性捐贈給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用於設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科發展專項基金”。萬科將與清華大學一道,共建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世界衛生組織原總幹事陳馮富珍將出任首任院長,萬科創始人、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出任學院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這一次,曾被“捐款門”打翻的王石站起來了,不再有人說他小氣,也不再有人質疑他。和馬雲一樣,他“清一色”地被人尊敬,不只是因爲他有善心,更多的是因爲他捐的多。

根據4月1日的萬科股票收盤價,此次捐贈股權當前市值約53億元人民幣,是目前國內對高校基金會的最大金額的單筆捐贈。更具意義的是,此次並非企業捐款,捐出的並非萬科上市公司資產,而是1984年萬科成立以來數十萬員工36年努力奮鬥的共同成果和財富。萬科表示不會就此捐贈行爲謀求任何商業利益或經濟回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此次萬科對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的捐贈從長遠來看效用和社會影響力顯然高過集資買口罩之舉,迎來一片叫好之聲。

和此次捐贈新聞下的一片讚揚之聲不同,12年前萬科的一場捐款曾爲王石引來一場擴日持久的口誅筆伐。

2008年,王石57歲,在爲四川地震災區捐款200萬元之後,王石表示,“萬科捐出200萬是合適的”,並提到“不要讓慈善成爲低收入員工的負擔”,並稱萬科內部有規定,每次募捐,普通員工的捐款不能超過10元錢。

此舉引發強烈輿論爭議,有人評價王石:雖然登上了珠穆朗瑪峯,但是道德高度還沒有墳頭高。

王十元的名聲就此落下了。

這場捐贈後來以王石公開道歉,萬科提出了助1億重建災區資金的方案才得以平息。

12年過去,王石提起08年捐款門時仍心有慼慼,“對我個人來說,影響更多的還是捐款門。從某種角度來講,那時,我的人生事業已經到了一個高點,房地產算是做到了全世界老大,珠峯也登上去了,各方面似乎都不錯,但突然一下就打翻在地上。錢和榮譽我選擇了榮譽,但現在似乎都沒了。而且讓我更煎熬的是,質疑我的人很多是年輕人,80後,這是最煎熬的。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這給我打擊非常非常大。”

打擊帶來了轉變。

在王石的自傳《我的改變》中,他寫到“我的很多人生轉變,都是57歲之後發生的。”

2008年“捐款門”事件之後的“至暗時刻”王石選擇了留學,經濟學家張維迎曾分析王石的留學原因,“第一次讓他重新認識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位置,他想遠離輿論和商界,重新塑造自己”。

這麼多年以來,王石的遭遇譭譽參半,無論是2008年的捐款門,還是後來離婚讓田樸珺成爲“王的女人”,或者是後來“寶萬之爭”王石在資本市場遭遇的罵聲,都讓這個看重名譽的成功人士如鯁在喉。如今,隨着一筆高達53億的捐贈橫空出世,王石或如釋重負,哪些過往的“污名”在此刻一筆勾銷。

不過,王石或許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驚世之舉,也讓另一個與其同時代的地產大佬心有慼慼,曾經王石遭遇過的那些輿論壓力,或將一股腦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是SOHO創始人潘石屹。

逃離海南與逃離中國

潘石屹選擇讓財富落袋爲安

57歲是一個神奇的節點,2020年潘石屹也迎來了57歲。

57歲的潘石屹面對的輿論壓力不小於57歲的王石。

引爆輿論高潮的事件仍是捐款。

面對今年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潘石屹除了在微博上利用支援武漢的中建三局給自家的SOHO打廣告之外再無別的表示。

今年2月,其子潘瑞在微博上態度強硬的拒絕捐款,“口罩都發不明白還想碰我錢?你逗我呢?

事實上,口罩發不明白所以不捐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說得過去,畢竟潘石屹上一筆捐款捐的明明白白。

2005年,潘石屹、張欣夫婦共同創建了SOHO中國基金會。該基金會在2014年啓動了金額達1億美元的SOHO中國助學金項目,目前已與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簽署總額爲2500萬美元的捐贈協議。

捐贈協議簽訂後的五年內,潘石屹的二兒子潘讓與小兒子luc分別入讀耶魯大學與哈佛大學,箇中緣由引發外界猜疑。

在一次節目中,金星採訪到了潘石屹。節目中,金星直接問潘石屹:“你給哈佛大學捐了那麼大一筆錢,咱們國家也有很多好大學,怎麼不捐呢,怎麼會捐給美國人啊?”。潘石屹回答說:“這個錢不是捐給哈佛大學,是捐給在哈佛大學上學的中國貧困學生的。”

然而金星的反駁最終讓潘石屹無話可說,“到了哈佛大學,幾乎沒有什麼貧困的,都可以考進去,按照他們的智商,他們可以申請到獎學金的,你還資助他們幹什麼呀?”

圍繞在57歲潘石屹身上另外一個輿論暴風眼是賣樓跑路。

3月10日早間,路透社報道稱“黑石集團擬以每股6港元、總價40億美元的價格將SOHO中國私有化,並接管SOHO中國的相關債務,有關交易細節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敲定” 。以此計算,如將SOHO中國私有化,黑石集團或需花費超605億元,而這也將成爲黑石集團在中國最大的一筆收購。

在SOHO中國一路“賣賣賣”的同時,2014年到2018年間,公司賬上現金從 100億元 下降到 7億元,淨利潤也從 40.8億元 下降到 5.65億元。這意味着,出售資產的錢可能並沒有留在公司賬上。

錢去了哪裏?

這要從SOHO中國上市前說起,SOHO中國於2007年在香港上市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當時潘石屹和張欣二人通過私人公司控制SOHO中國的股權,再成立7家離岸公司來控制境內的項目公司。

其中,潘石屹通過Boyce控制SOHO中國47.39%股權,張欣則通過Capevale控制SOHO中國47.39%股權。2005年11月,潘石屹將其在Boyce的全部股份以饋贈的方式轉讓給張欣。至此,兩人所持有的SOHO中國股權的收益權都轉至張欣名下,張欣是該筆信託的唯一授予人、保護人及全權受益人。

而從股權結構上看,該家族信託持有SOHO中國33.24億股股份,比例達63.9309%。潘石屹是信託的實益擁有人,張欣爲信託的受益人。而家族信託計劃的真正受益人,是潘石屹與張欣生的兩個孩子——潘石屹的其他孩子不在其列,潘石屹也非受益人。

家族信託一直是富豪們傳承財富的必要手段。啄木鳥財經在《二代們接盤的正確姿勢》中有提到,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點擊藍字進行復習。

面對跑路質疑,57歲的潘石屹不做回應,如果翻開他的微博會發現,他正一心沉迷Python算法。

再往前數潘石屹的捐款史會發現有些眼熟,2008年汶川地震時潘石屹捐款200萬,對於網友質疑,他的回應是“地震給我最大提示是一定注重建築結構。”

這些年潘石屹在國內的捐款動作並不大,甚至有人用一毛不拔來形容他,但是對國外的名牌大學他卻出手闊綽。此前,潘石屹夫婦先後給美國哈佛大學,以及耶魯大學,捐贈了1500萬美元和1000萬美元。而後,他們還斥重金,在海外進行投資。數據顯示:2011年,潘石屹夫婦花費7億美元,拿下了紐約曼哈頓廣場旁的港務局長途巴士站辦公大樓。隨後還又在海外花費了6億、7億等等。

潘石屹向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捐了2500萬美元,這一度遭到網友的指責,有人說他是在爲兒子買學校,有人說他是在投資國外。當然,潘石屹反駁了,他表示教育是無國界的,但是輿論幾乎還是一邊倒地質疑他。

事實上,從潘石屹的發家史上來看,“逃離”一直是SOHO系甚至“萬通系”這些年能夠守住家業全身而退的不二法寶。

2018年,潘石屹做客張維迎《經濟學原理》課堂,回顧自己過往的故事,說了這麼一段話,“有好多人說,我們幾個人,能夠從海口這邊逃着出來,能夠從海南島的92、93年房地產泡沫裏逃着出來,非常聰明,很有遠見。其實呢就是算數,就是建築面積除一個人口數。就是常識。今天,中國的房地產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政府說房地產是自助產業,要健康理性地看待房地產。我是怎麼看呢。今天中國的房地產,跟1992年海南島的房地產是一樣的,所有的情況都是一樣的:過剩,房子非常多。”

從某種程度上,潘石屹的經營哲學從來沒有變過,從海南的“逃離”成就了萬通系,從而爲後來的的一二線城市騰飛攢足了第一桶金,如今潘石屹的再次“逃離”中國大陸,則是將賭注壓在了美國。

潘石屹是“萬通六君子”之一,有意思的是,萬通系的公司都和SOHO中國一樣,這些年都是謹小慎微、越做越小。目前就馮侖(御風資本董事長,地產投資平臺)、潘石屹、易小迪還在地產開發這個領域,萬通已經被馮侖放棄,SOHO中國做轉型變賣了不少資產,陽光100現在頂多算處在房企第三陣營的百億級“小”房企,陽光100在2019年1月17日股價暴跌67%,背後則是嚴重的財務危機;王功權創業,與楊雪山等合夥人共同發起成立青普旅遊,從事文化藝術體驗的度假產品運營;王啓富離開萬通後擔任過海帝木業董事長,2010年創辦了富鼎和股權投資基金,主要從事綜合金融服務,以及股權投資業務;劉軍現爲成都農業高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不過,潘石屹完全退出房地產的姿勢,和其他五位不同,他選擇了國內輿論最難以接受的方式:全面退出中國,全力押注美國。

潘石屹不走尋常路,也體現在幾年前“萬通六君子”的一張合影上。

2018年2月,潘石屹曾拍攝過一張寬幅人物合影,從右至左,依次是易小迪、馮侖、王功權、王啓富和劉軍。第六人是潘石屹,他將自己全身置於一個窄鏡子中,右手扶着相機,左手舉起。

照片出來後,其他五個人覺得好,潘石屹也覺得好。整張照片中,潘石屹的人像比例比其他人小,“他們看起來都很偉大,我很渺小。我都這樣渺小了,他們肯定覺得好。”潘石屹說。

潘石屹曾在2011年接受賈樟柯的專訪時,道出自己的心聲“貧窮讓我渴望財富”;騰訊文化曾在2014年發佈過《潘石屹的坎》的摘要,這本書講述了潘石屹從甘肅天水麥積山的農村男孩成長爲商界精英的創業故事。

如果說這兩次專訪,表達的還是潘石屹從貧窮到富豪的艱辛創業史的話,和訊網於去年10月份發佈的一篇文章《潘石屹之妻,下一個李嘉誠?》,則是對潘石屹和妻子張欣的討伐之聲。文章將張欣每年從中國賺走16億,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靠的都是國內市場。而今天國內的教育事業需要更多的支持,但張欣卻轉身向美國教育事業捐款。不僅如此,張欣還放棄了中國國籍,加入了美國國籍,讓人難以接受。”

歲月並不如歌,往事並不如煙。2008年同樣的200萬捐款,帶給了王石和潘石屹兩種啓示,也帶領了二者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