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現在很多孩子看起來平常學習中都非常努力,但一到考試卻無法發揮正常,甚至發揮失常,於是就形成了一邊非常努力但另一邊卻無法提升成績的奇怪現象。

這樣的狀況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但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不清楚問題出在了哪裏,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樓上小高家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小高的孩子小明在生活中很努力地做每一件事,無論是學習還是父母額外報的補課班,小明從來不讓父母感到失望,直到考試,無論是學校的測驗還是課外興趣班的等級考試,小明都考不好。

這讓父母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其中原因何在,因爲平常看見的小明總是認真完成老師的作業,也認真學習,認真對待老師佈置的每一個任務,但就是結果總是超乎意料的不理想。

什麼是“毛毛蟲效應”?

曾經有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羣毛毛蟲放在花盆邊繞着花盆爬行,在花盆周圍放上它們的食物,但由於每一隻毛毛蟲都在向前,沒有人朝着食物的方向爬行,於是這羣毛毛蟲都陸續餓死了。

反應在人類生活中,就是大家都一味地盲從前面的人,不去自己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於是從外界的視角來看甚至自己的視角來看彷彿是在做對的事情,但最後的結果卻非常可悲。和羊羣效應,從衆心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毛毛蟲”效應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嗎?

1. 不會主動踏出第一步

只知道跟着別人走的孩子是不知道該如何踏出第一步的,永遠走別人走過的路,跟在別人身後,不敢嘗試不敢過界,不主動思考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爲了什麼,也不去想怎麼做才能做好,這樣的思維讓孩子漸漸失去踏出第一步的慾望和可能性。

2. 覺得現在也挺好

常言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孩子在父母的庇佑下一步步成長,在安樂中長大不懂得社會與人生的艱難險惡,孩子會想當然地覺得現在也挺好,然後在一天天的流逝中荒廢自己寶貴的光陰,最後在自己的舒適圈內一睡不起。不懂得何爲憂患的孩子是不會成長的。

3. 失去創造力

俗話說得好,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創新關乎於孩子思維的培養,同時也關乎於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一旦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就會隨之減弱。

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1. 鼓勵孩子多去質疑

實際上無論是學習還是家庭生活中,學會質疑都是一種極爲寶貴的品質,因爲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說的話做的事都不一定是正確的,都是主觀而片面的,要教會孩子主動尋找正確的事情,去追求真理追求自己心中的答案,而不是隻會詢問他人,聽他人灌輸知識,要學會主動挖掘知識,吸收知識。

2. 教會孩子獨立思考

不會獨立思考的孩子永遠都只能是別人身後的跟屁蟲。現當代很多社會輿論,鍵盤俠都是因爲羣衆缺乏獨立而清醒的思考從而鬧了不少烏龍事件,獨立思考對於孩子思維的發展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甚至對於孩子將來的工作與發展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3. 培養孩子勇敢的品質

很多時候不敢踏出第一步,不敢嘗試並不是因爲自己內心不知道怎麼做是對的,而就是單純因爲不敢,不敢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於是活在短期的利益中,長遠來看卻非常失敗且結果很糟糕,但自己不願面對,也不敢去想。

家長們一定要鼓勵孩子敢於將自己的想法轉化爲現實,敢於挑戰自我,敢於與他人不同。這樣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也是當今孩子所需要的。

總結

實際上孩子們喜歡盲從也是可以理解的一種心理狀態,畢竟還小各方面發育不成熟,此時跟着大人們或者身邊人去做肯定是最保險的一種做法,但心裏要清楚自己做這件事的目標以及意義,學會去獨立思考而不是隨波逐流。

人云亦云,最後可能不僅無法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還有可能功虧一簣,讓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都陷入被動的困境中。

當然各位家長也不必過於焦慮,按照上述方法去分析自己的孩子,再逐步開導,讓孩子成爲一個敢於嘗試,敢於去做,敢於打破不同,勇於創新的好孩子!也衷心祝福各位家長都能和孩子一起收穫一段開心美好的時光!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