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史”關鍵詞|爲何要進行百萬大裁軍?)



1985年中至1987年底,在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世稱“百萬大裁軍”。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的重大行動,也是中國政府爲維護世界和平作出的重要貢獻。

大裁軍是形勢使然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總員額曾計劃由550萬裁減至400萬。然而,由於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解放軍總員額一度達到611萬。後來雖再次整編,但自1969年中蘇珍寶島之戰後,經過近十年的整軍備戰,兵員膨脹嚴重,到1975年全軍總員額共計610.8萬人,成爲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1975至1984年的10年間,軍隊雖然進行過4次精簡,整編到400萬,但同樣的問題多次出現:機關精簡一次,膨脹一次,邊減邊增,互相攀比,人浮於事,陷入“精簡-增編-再精簡-再增編”的怪圈。

給部隊“消腫”,是鄧小平的一貫主張。1975年,鄧小平第二次復出,他在領導軍隊整頓工作的過程中,清晰地看到了軍隊的現狀:軍隊臃腫不堪,“軍費開支佔國家預算的比重增大,把很多錢花費在人員的穿衣喫飯上面。更主要的是,軍隊膨脹起來,不精幹,打起仗來就不行。”鄧小平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虛胖子能打仗?軍隊要多節省開支,改善武器裝備,更要提高軍政素質,這就必須減少數量。

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鄧小平出任中央軍委主席。9月19日,鄧小平發表重要講提出:“必須把我軍建設成爲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我們一定要在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改善武器裝備,加速國防現代化。”實現軍隊現代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處理好軍隊建設與整個國家經濟建設的關係。鄧小平認爲,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是軍隊建設的基礎,軍隊建設必須服從經濟建設這個大局。在國家經濟困難的條件下,軍隊只能走精兵之路。通過體制改革,精簡編制,實行“消腫”以節省開支,用於現代化裝備。

到1985年,中國的軍費只有191億元人民幣,換算成美元,僅佔同年美軍軍費的2%,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員額卻是美軍的兩倍。當時,世界主要幾個國家的官兵比例是:蘇聯1∶4.65,聯邦德國爲1∶10,法國爲1∶17,而中國卻是1∶2.45。鄧小平在中央軍委座談會上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不是“腫”在作戰部隊,而是在各級領導機關。因此,與其說是“精兵”,不如說是“精官”。他還坦率地說:“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情!我來得罪吧!不把這個矛盾留給新的軍委主席。”

百萬裁軍是怎樣進行的?

1985年6月4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鄧小平鄭重宣佈:中國政府決定,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當時,國際裁軍爭吵多年不見成效,在中國南面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炮火仍未停歇,北面蘇軍重兵壓境,中國軍隊員額要減少1/4,壓力可想而知。許多中外媒體對此用了一個形象的描述:鄧小平輕輕伸出的一根手指頭震驚了世界。

鄧小平多次指出:“前幾次精簡整編,只是減了人,但體制變動不大,這好像光拔雞毛不殺雞,結果拔得哇哇大叫,精簡整編方案的實質卻落實不了。”這次裁軍不但要裁人,而且要動體制,就是說原來有些部隊的番號要合併、撤銷。

對全軍來說,幾乎每一個軍區、部隊、個人、軍人家庭,都面臨着進、退、去、留的選擇和被選擇。這是一次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的“立體震盪”,是一次脫胎換骨的“大手術”。這次裁軍主要是“裁官”。一夜之間,軍隊有60萬幹部被列爲“編外”,陸軍部隊的建制單位有1/4要撤銷,其中包括那些有着幾十年光榮歷史,立過赫赫戰功的部隊。

濟南軍區某團,前身是毛澤東於1929年在井岡山組建的“中央軍委警衛營”,抗日戰爭時期改爲“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又稱“朱德警衛團”。該團曾在著名的黃崖洞保衛戰中創下敵我傷亡6∶1的戰果,毛澤東專門發電報號召:“全軍學習‘朱德警衛團’黃崖洞守備戰。”該團要合併組建,幹部、戰士一時想不通。於是,該團請來老政委講傳統,重新學習團史,讓大家明白:珍惜榮譽,應該成爲服從大局的動力,不應該成爲阻力。

第68軍是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的原型,但部隊依然成爲被裁撤的對象。“家沒有了,廟沒有了”,部隊政治部領導一邊自己哽咽落淚,另一邊做大家的思想工作。1985年9月4日,第68軍番號被撤銷,永遠從解放軍序列中消失。

對於可能遇到的阻力,綽號“鋼鐵公司”的鄧小平早有準備,他堅持一句話:頭頭不通調頭頭。鄧小平堅定不移的強硬態度使裁軍工作得以持續。其實,作爲百萬大裁軍的主刀人,鄧小平“割”的不僅是別人的肉,他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了這次大裁軍的悲壯和陣痛。昆明軍區是鄧小平同志二野的老部隊,是全軍唯一還有作戰任務的大軍區,當時有人想,不可能裁。但是,在後來的反覆論證中,昆明軍區應合併到成都軍區。這對雲南軍區的幹部戰士來說,從感情上是難以接受的。鄧小平的態度是,應該怎樣就怎樣,一切應從全黨全軍和國際國內形勢的需要出發。他相信自己的老部隊會交上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從接到撤銷命令,到昆明軍區結束辦公,只用了3個月。

60萬幹部要在三年之內退出現役,安置到地方,這不僅需要軍隊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地方的支持。由於當時地方上的工作崗位也比較緊張,同樣面臨精簡機構的問題,部隊不得不做出規定,按照降低職級的原則對軍轉幹部進行安置。

1987年4月4日,在全國人大六屆五次全會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精簡整編的任務已基本完成!裁減員額100萬後,軍隊的總定額爲300萬。”

百萬大裁軍收到了怎樣的效果?

各總部、各軍兵種、各大軍區和國防科工委機關及其直屬單位,人員精簡40%。原來的11個軍區合併爲7個,調整後的軍區,戰區範圍擴大,兵源充足,物質資源雄厚,戰役縱深加大,從而提高了各軍區的獨立作戰能力。較大幅度地調整各兵種的編成比例,加強了特種兵部隊。凡保留下來的陸軍,軍級建制全部改編爲“合成集團軍”,火力、突擊力、機動能力都有所加強,提高了現代條件下的作戰能力。全軍撤銷或合併了一些初級指揮院校和專業技術院校,院校數量精簡12%,人員數量減少20%。

百萬大裁軍既是“消腫”,又是“輸血”。結合精簡整編,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加強了三總部、軍區、軍兵種的領導班子。調整後的三總部領導班子的人數比原來減少23.8%,軍區領導班子的人數比原來減少一半。在平均年齡上,由原來的64.9歲下降到56.7歲,每個班子中都有40歲、50歲、60歲左右的幹部。知識結構也進一步改善,60%的幹部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75%的幹部經過院校培訓。

1985年百萬大裁軍,是中共中央科學分析世界局勢,準確把握戰爭與和平發展趨勢而做出的戰略舉措;是一次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調整軍隊領導班子重大舉措;是一次致力於改變軍事領導體制、提升戰鬥力的軍事改革。

(作者繫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

netease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張雷_NB16011
相關文章